首 页 历史广场 灯下杂谈 关于本站 激情留言        
相关文章
秦朝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
西晋行政区划
东晋行政区划
南朝行政区划(1)
南朝行政区划(2)
隋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1)
唐朝行政区划(2)
五代十国行政区划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广场 >> 两晋南北朝 >> 正文
 
南朝行政区划(2)

  ⒊南朝之梁行政区划
  南朝之梁(公元502年~557年),共历四位帝王,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梁敬帝(萧方智)。
  梁五十馀年中,州郡设置和疆域变化都很大。梁武帝(萧衍)天监初,州郡大都沿袭萧齐之旧,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一千零二十二。(注:南朝之梁置时有两江州,但治所与辖郡不同)
  梁武帝(萧衍)中大通(公元529年~534年)时北伐,曾达到河南,後虽败退,仍有淮北之地。又开拓闽、越、平俚洞,破牂柯,以旧州辽阔,多有析置。
  梁武帝(萧衍)大同五年(公元539年),有州一百零七。其时州名虽多,但大小不等。梁与北魏交战于淮河南北,境界颇有出入。又以边境镇戍,虽领民不多,欲重其将帅,皆建为郡,或一人领两三郡太守。
  侯景之乱,建康陷落,梁元帝(萧绎)建都江陵,诏令所行,不及千里,民户著籍,不满三万。平定侯景以後,江北、淮南之地,悉陷北齐;汉中、巴蜀,则没於西魏。萧又引西魏兵南下,攻陷江陵,杀梁元帝(萧绎),建立政权,史称後梁,为西魏附庸,江陵附近地区,亦不为梁有。
州 名 治所 辖郡与备考 州 名 治所 辖郡与备考
南司州 侨治安陆,后废为安陆郡。 隽州 治蒲圻,领郡一。
谯州 治谯城,领郡一。 沅州 治临沅,领郡三。
西徐州 治涡阳,领郡六。 巴州 治巴陵,领郡二。
陈州 治许昌,领郡十二。 湘州 治长沙,领郡八。
殷州 治项城。 郴州 治郴。
汴州 治汴城,领郡二。 衡州 治含匡。
淮州 治新息,领郡一。 扬州 治建业,领郡八。
建州 治高平。 南徐州 治京口,领郡九。
南定州 治齐坂城。 吴州 治吴郡。
楚州 治楚城,领郡三。 震州 治吴兴。
南朔州 侨治齐坂城。 东扬州 治会稽,领郡七。
北梁州 治南郑,领郡三。 缙州 治长山,领郡一。
华州 治华阳,领郡一。 东嘉州 治永宁,领郡一。
东巴州 治巴岭,领郡三。 豫州 治寿春,领郡十。
岐州 治房陵,领郡二。 和州 治历阳,领郡二。
北巴州 治梁广,领郡十三。 相州 治卢江。
万州 治宁汉,领郡五。 霍州 治天柱,领郡三。
渠州 治流江,领郡一。 南郢州 治赤石关。
邻州

治邻水。

光州

治光城,领郡六。

侨帮州 仍侨治南郑。 北司州 侨治义阳,领郡十七。
黎州 治兴安,领郡二。 安州 治定元。
绳州 治广阳。 晋州 治怀宁,领郡二。
南梁州 治普安,领郡三。 北徐州 侨治钟离,领郡三。
新州 治五城,领郡七 南兖州 治广陵,领郡六
信州 治鱼复,领郡三。 南谯州 治新昌城,领郡六。
楚州 治垫江,领郡三。 北兖州 即宋之兖州,侨治淮阴,领郡三。
益州 治成都,领郡十一。 仁州 治赤坎城。
东益州 治晋寿,领郡一。 秦州 治尉氏,领郡一。
邛州 治蒲水口。 泾州 治石梁,领郡二。
江州 治江阳,领郡一。 江州 治寿阳,领郡五。
戎州 治所不祥。 高州 治巴山,领郡四。
泸州 治江阳。 广州 治番禺,领郡六。
宁州 治建宁。 瀛州 治海阳,领郡四。
徐州 治彭城,领郡一。 东衡州 治曲江,领郡二。
侨青州 治东海,领郡四。 新州 治新兴,领郡一。时有两新州
侨冀州 侨治东海,领郡二。 泷州 治双头,领郡三。
东徐州 治宿豫,领郡二十一。 建州 治安遂豫,领郡一。
潼州 治顿丘,领郡二。 成州 治梁信,领郡二。
武州 治平邳,领郡二。 石州 治天宁,领郡四。
荆州 治江陵,领郡九。 高州 治高凉,领郡十。时有两高州
南洛州 治上洛。 罗州 治石龙,领郡二。
兴州 治郧乡,领郡三。 安州 治安。
华州 治淮安。 黄州 治安平,领郡一。
应州 治永阳,领郡一。 南合州 治徐闻,领郡五。
北郢州

治定阳,领郡一。

崖州

治珠崖,领郡一。

宜州 治夷陵,领郡一。 桂州 治始安。
雍州 侨治襄阳,领郡十三。 南定州 治郁林,领郡二。时有两南定州。
义州 治罗田,领郡二。 龙州 治龙城,领郡七。
定州 治信安,领郡一。 东宁州 治潭中,领郡四。
北江州 治鹿城关,领郡五。 静州 治龙平,领郡四。
郢州 治夏口,领郡十四。 交州 治龙编,领郡三。
北新州 治江夏。后分土、富、洄、泉、濠五州 兴州 治嘉宁,领郡一。
沙州 治白沙关。 颧州 治所不祥。
德州 治九德,领郡二 爱州 治九真,领郡一。
明州 治交合。 利州 治金宁。
  南朝之梁与东晋一样,行政区划分为实州郡县、侨州郡县两种:㈠实州郡县,即一般州郡县,既有其人民,又有其土地;㈡侨州郡县,即故土沦亡,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只有侨民,而无土地。
 
  ⒊南朝之陈行政区划
  南朝之陈(公元557年~589年),共历五位帝王,陈武帝(陈霸先)、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
  陈朝疆域,在南朝四代中,最为狭小,西失蜀汉,北失淮肥,以长江为界,仅有四十二州,一百零九郡,车百三十八县。当陈宣帝(陈顼)太建中,大举北伐,曾尽复淮南之地,进至淮北。后北周统一北方,陈人收复之地,瞬又沦周,于是仍以长江为界。不久隋兵南下而陈亡。
  陈朝疆域以陈宣帝(陈顼)太建(公元569年~582年)时为最广。太建五年伐北齐,得和、南司、衡、巴、罗、定、扬、霍、合、江、西楚、东广、淮、泾、南谯、东豫、光、建、谯、仁、潼、安、朔、青、冀等州,不仅恢复了淮南故土,而且也恢复了淮北的部分州县。但至十一年底,江北之地,又尽没於北周。十二年,北周相州总管尉迟迥与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等起兵反杨坚,司马消难以郢、随、温、应、土、顺、沔、澴、岳九州及鲁山、甑山、沌阳、应城、平靖、武阳、上明、涢水八镇归附於陈,陈又得江北、淮南部分地区。旋因司马消难失败,仍入北周。至於陈末,史称“土宇弥蹙,西亡蜀汉,北丧淮、肥,威力所加,不出荆、扬之域。州有四十二,郡唯一百零九,县四百三十八”。
州名 治所 辖郡与备考 州名 治所 辖郡与备考
安州 治宿豫。 江州 治浔阳。
荆州 治安。 广州 治番禺。
岳州 治孝昌。 西衡州 治含匡。
义州 治罗田。 东衡州 治曲江。
定州 治信安。 新州 治新兴。
郢州 治夏口。 高州 治高原。
隽州 治莆圻。 罗州 治石龙。
沅州 治沅。 安州 治安城。
巴州 治陵。 黄州 治安平。
湘州 治长沙。 南合州 治徐闻。
扬州 治建业。 崖州 治珠崖。
北江州 治南陵。 桂州 治安。
南徐州 治京口。 南定州 治郁林。
吴州 治无锡。 龙州 治龙城。

越州

治会稽,领郡八。 东宁州 治潭中。
缙州 治东阳。 静州 治平。
丰州 治侯官。 交州 治龙编。
豫州 治寿阳。 兴州 治嘉宁。
宣州 治历阳。 爱州 治九真。
和州 亦治历阳。 德州 治九德。
晋州 治怀宁。 明州 治交合。
南兖州 治广陵。 利州 治金宁。
北谯州 治盱眙。    
  南朝之梁与东晋一样,行政区划分为实州郡县、侨州郡县两种:㈠实州郡县,即一般州郡县,既有其人民,又有其土地;㈡侨州郡县,即故土沦亡,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只有侨民,而无土地。
  据《通典·州郡典》等记载,东晋时南方有十多个州,南朝之宋、齐时增至二十多个州,到梁朝后期竟增至一百零七州。以疆域相差无几的南朝陈国和三国吴相比较,陈国的州数是吴国的十六倍。
  三国初开始行州制时,一州一般辖有十个上下的郡,每郡统有一、二十个县。到南朝后期,不少州只辖一、二个郡,不少郡只统一、二个或二、三个县。有的州竟然无县所辖,仅存空目。不少郡是“荒或无民户”,有的两州或两郡合治一地,称为“双头州郡”。南朝后期,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已混乱到了极点,郡一级形同虚设。实行了四百年左右的州郡县三级制,此时已有相当一部分名存实亡。
 
QQ:447491958 Emal:4474919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