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均都建业。宋武帝(刘裕)北灭南燕,取青州地,收河洛取河南地,定梁益,灭后秦,尽有蜀汉与关中之地。但不久关之地为赫连勃勃所有,虎牢以西又陷于魏。 |
|
⒈南朝之宋行政区划 |
南朝之宋(公元420~479年),共历九位帝王,宋武帝(刘裕)、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太子(刘劭)、宋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宋明帝(刘彧)、后废帝(刘昱)、宋顺帝(刘准)。 |
南朝宋初,基本保持东晋末疆域,此时关中已为夏所据。宋武帝(刘裕)永初三年(公元422年)以後,河南州郡,又渐入於魏。此後疆域政区,大致以宋明帝(刘彧)泰始(公元465年~471年)为界。其版图西至秦岭以南,东至淮河以北,有今河南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及山东半岛。 |
宋文帝(刘义隆)时宋师一度北伐进兵至河南四镇。 |
南朝刘宋疆域应以宋孝武帝(刘骏)大明年间(公元457年~464年)为标准,有扬州(建业)、徐州(彭城)、南徐州(京口)、兖州(瑕丘)、南兖州(广陵)、豫州(汝南)、南豫州(历阳)、江州(寻阳)、青州(临淄)、冀州(历城)、司州(义阳)、荆州(南郡)、郢州(江夏)、湘州(临湘)、雍州(襄阳)、梁州(南郑)、秦州(南郑)、益州(成都)、宁州(建宁)、广州(南海)、交州(龙编)、越州(临漳)等二十二州,凡二百三十八郡,一千一百七十九县。 |
州名 |
治所 辖郡与备考 |
司州 |
宋武帝刘裕初治虎牢,领河南、荥阳、弘农三郡,又领河内、东京兆二侨郡。废帝时曾沦陷,文帝侨立于汝南悬瓠,旋罢。宋明帝刘彧侨立于义阳。 |
兖州 |
治滑台,领郡六,宋未丧失淮北,侨立于瑕邱,又侨立于淮阴。 |
梁州 |
治南郑,领郡十九。 |
侨秦州 |
侨治南郑,领郡十四。 |
益州 |
治成都,领郡二十九。 |
宁州 |
治建宁,领郡十五。 |
青州 |
初治东阳,领郡九,后徙治历城,陷落后侨治于郁州。 |
侨冀州 |
初侨治于历城,领郡九,后历城陷落,与青州合侨治于郁州。 |
徐州 |
初治彭城,领郡十五,后侨立于钟离。 |
南徐州 |
宋孝武帝刘骏时以淮南徐州为南徐州,治京口,领郡十七。 |
南兖州 |
治广陵,领郡九。 |
荆州 |
治江陵,领郡十二。 |
侨雍州 |
侨立于襄阳,领郡十七。 |
郢州 |
治夏口,领郡六。 |
湘州 |
治临湘,领郡十一。 |
扬州 |
治建业,领郡十。 |
东扬州 |
宋孝武帝刘骏孝建年间,分扬州五郡增置东扬州,治会稽,大明三年罢、八年复置,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又罢。 |
豫州 |
治寿春,又治汝南,领郡十。 |
南豫州 |
治历阳,宋武帝刘裕时分淮东地置南豫州。 |
江州 |
治寻阳,领郡九。 |
广州 |
治番禺,领郡十。 |
越州 |
宋明帝刘彧泰始七年分广交二州地,增置越州,治临漳,领郡九。 |
交州 |
治龙编,领郡八。 |
|
宋明帝(刘彧)泰始(公元465年~471年)以前,有扬、东扬、南徐、徐、南兖、南豫、豫、江、青、冀、荆、郢、湘、雍、梁、秦、益、宁、交、广、兖二十一州,其中南徐、南兖、南豫、冀、秦为侨州;其他各州中也有侨郡县。 |
宋明帝(刘彧)泰始(公元465年~471年)以後,宋多内乱,魏大举南侵,加以边将降魏,淮北四州(徐、兖、青、冀)及豫州淮西之地,一时俱没,版图遂蹙。东以淮水为界,侨徐、兖二州於淮南,青、冀二州於赣榆县之郁洲,有扬、南徐、徐、南兖、兖、南豫、豫、江、青、冀、司、荆、郢、湘、雍、秦、梁、益、宁、交、广、越二十二州。 |
南朝之宋与东晋一样,行政区划分为实州郡县、侨州郡县两种:㈠实州郡县,即一般州郡县,既有其人民,又有其土地;㈡侨州郡县,即故土沦亡,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只有侨民,而无土地。如,在魏太武帝(拓跋焘)大举反攻、兵临瓜步时,侨置徐兖二州于淮南,在钟离立徐州、在淮阴立兖州;侨置青冀二州,寄予治赣榆(在东海县北即郁州)。 |
|
⒉南朝之齐行政区划 |
南朝之齐(公元479~502年),共历八位帝王,齐高帝(萧道成)、齐武帝(萧赜)、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齐明帝(萧鸾)、东昏侯(萧宝卷)、齐和帝(萧宝融)。 |
南齐州郡建置,初有扬、南徐、豫、南豫、南兖、北兖、北徐、青、冀、江、广、交、越、荆、巴、郢、司、雍、湘、梁、秦、益、宁二十三州。其中巴州乃齐高帝(萧道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分荆、益二州置,齐武帝(萧赜)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即省,存在时间极短,基本上仍是二十二州之制。及齐明帝(萧鸾)建武(公元494年~498年)末,失雍州沔北诸郡。东昏侯(萧宝卷)永元(公元499年~501年)中,又失淮南豫州之地,疆域更见减缩。不少州只辖一、二个郡,不少郡只统一、二个或二、三个县。有的州竟然无县所辖,仅存空目。南朝齐在汉中地区有四十五个郡是“荒或无民户”。 |
州 名 |
治所 辖郡与备考 |
侨司州 |
治义阳,领郡十八。 |
北兖州 |
侨治盱眙,领郡七。 |
南兖州 |
治广陵,领郡五。 |
梁州 |
治南郑,领郡二十一。 |
侨秦州 |
侨治南郑,领郡十四。 |
益州 |
治成都,领郡二十六,又领獠左郡八。 |
宁州 |
治建宁,领郡二十八。 |
侨青州 |
初治朐山后移治郁州,领郡四。 |
侨冀州 |
亦治郁州,领郡一。 |
北徐州 |
侨治钟离,领郡五。 |
南徐州 |
治京口,领郡十三。 |
南兖州 |
治广陵,领郡九。 |
荆州 |
治江陵,领郡十二。 |
侨雍州 |
治襄阳,领郡二十二。 |
郢州 |
治夏口,领郡十五。 |
湘州 |
治长沙,领郡十一。 |
扬州 |
治建业,领郡八。 |
豫州 |
治寿春,领郡二十一。 |
南豫州 |
治历阳,领郡六。 |
江州 |
治寻阳,领郡十。 |
广州 |
治番禺,领郡十五。 |
越州 |
治临漳,领郡九。 |
东宁州 |
治潭中。 |
交州 |
治龙编,领郡九。 |
|
据《南齐书·州郡志》记载,南朝后期的郡达三百八十余个。真是“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 |
南朝之齐与东晋一样,行政区划分为实州郡县、侨州郡县两种:㈠实州郡县,即一般州郡县,既有其人民,又有其土地;㈡侨州郡县,即故土沦亡,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只有侨民,而无土地。如,南朝齐在汉中地区有四十五个郡是“荒或无民户”。 |
南朝之齐时淮北之地,几乎完全陷落。国都建康附近的青州、冀州、北兖州、南兖州、北徐州、南徐州、豫州、南豫州等都是侨州。青州移治朐山(东海),冀州移治涡口、豫州治寿春、北兖州治淮阴、北徐州治钟离。其余州郡多依宋代之旧。共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九十五,县一千四百七十四,其后频受北魏侵略,到东昏侯(萧宝卷)时,汉水以北郡县相继陷没。东昏侯(萧宝卷)永元二年,豫州刺史裴叔业之叛,又失寿春,后三年而齐亡。当萧齐盛时,南郑、樊城、襄阳、义阳、寿春、淮阳、角城、涟口、朐山,为北方国防重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