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历史广场 灯下杂谈 关于本站 激情留言        
相关文章
秦朝行政区划
西汉行政区划
东汉行政区划
三国行政区划
西晋行政区划
东晋行政区划
南朝行政区划(1)
南朝行政区划(2)
隋朝行政区划
唐朝行政区划(1)
唐朝行政区划(2)
五代十国行政区划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广场 >> 两晋南北朝 >> 正文
 
东晋行政区划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共103年,西晋灭亡后,汉族在江东建立东晋政权。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晋中市宗室司马睿(琅邪王)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东晋与北方的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到公元420年宋公刘裕废除晋安帝(司马德宗),建立刘宋,进入南北朝时期。共享国103年,历4代11帝。东晋大都市有建康(南京)和会稽(绍兴)。
  东晋历4代11帝,晋元帝(司马睿)、晋明帝(司马绍)、晋成帝(司马衍)、晋康帝(司马岳)、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晋废帝(司马奕)、晋简文帝(司马昱)、晋孝武帝(司马曜)、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晋室南迁,东晋偏安江左,宋、齐、梁、陈先后承袭,社会局势一直不安宁,正如《宋书·州郡志》所说的:“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等。”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更是兵戈扰攘,南北构兵,疆域广狭无常,政区建置亦因而有增减。各国在统治所及的较小区域中分置了许多州,并且变幻无常,州制又陷于混乱。

  东晋所据疆域,完整者只有扬、荆、江、湘、交、广六州而已,其他如豫州、徐州只占一部分,至于司、兖、梁、益、宁等州则数度出入。又凉州自凉州刺史张轨至张骏时,始终奉晋之正朔,虽与东晋相隔离,在名义上仍为东晋之领土。
  东晋行政区划分为实州郡县、侨州郡县两种:
  ⑴实州郡县,为一般州郡县,既有其人民,又有其土地。
  ⑵侨州郡县,是东晋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制度,即故土沦亡,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只有侨民,而无土地。永嘉之乱以后,中原人民大批南迁。为笼络人心、安置大族,便就地按流民原来籍贯在南迁之地设置原籍州、郡、县。当时侨州、侨郡、侨县集中在长江流域,特别在建康(今南京)和荆州(今湖北江陵)附近。这些侨州、郡、县与实州、郡、县形成较为复杂的统领关系,主要如下四种:㈠实州(如扬州)既统领实郡、实县,又统领侨郡、侨县;㈡实郡既统实县又统侨县;㈢侨州(如徐州)既统领实郡、实县,又统侨郡、侨县;㈣实郡中也有统领侨县的。除了侨州郡县外,还有双头州郡、左郡左县、僚郡、俚郡等。双头州郡即两州或两郡同治一地,一人带两州刺史或两郡太守。这主要起源于侨寄,即一州一郡本土沦亡,寄治他州他郡,如南秦为侨州,寄治梁州治南郑,由一人任刺史,称为梁、南秦二州;又如巴西为侨郡,寄治梓潼郡治所涪县,由一人任太守,称为巴西﹑梓潼二郡。
  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肥水之战前,前秦统一北方,拥有淮河以北及巴蜀之地。东晋唯有扬、荆、江、广、交、豫、徐、兖、青、冀、司、幽、并、益、宁十五州。其中兖、青、冀、司、幽、并、益诸州本土沦亡为侨州;其他诸州,也有侨郡县。
  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公元405~418年)中,北灭南燕,西定巴蜀,西北灭後秦,东北有今山东半岛,西北有关中,北抵黄河,西南至今越南横山,统有扬、北徐、幽、冀、东秦、青、并、兖、豫、江、北青、司、荆、北雍、秦、东益、宁、交、广、北并、北冀、雍、梁、徐、北兖等二十五州。其中幽、冀、东秦、青、并、兖、秦、雍等州为侨州;其他诸州中,也有侨郡县。
  东晋州郡增减的变化甚大,现将其建置概况简列如下:
州名 州治 辖郡(国) 
豫州 芜湖 邾城郡 武昌郡 牛渚郡 历阳郡 马头郡 谯城郡 寿春郡 姑孰郡
汝阳郡 南顿郡 汝阴郡 新蔡郡 陈 郡 颍川郡 弋阳郡 西阳郡
淮南郡 庐江郡 晋熙郡 秦 郡 义阳郡
梁州 南郑后移苞中 汉中郡 魏兴郡 晋昌郡 新城郡 上庸郡 梓潼郡 晋寿郡 广汉郡
遂宁郡 涪 郡 巴 郡 巴西郡 宕渠郡 新巴郡 汶阳郡 北巴郡
益州 成都 蜀 郡 宁蜀郡 晋原郡 江阳郡 犍为郡 汶山郡 越隽郡 平乐郡
沈黎郡 东江阳郡
宁州 云南 建宁郡 晋宁郡 牂牁郡 平蛮郡 夜郎郡 朱提郡 南广郡 清河郡
下邳郡 东莞郡 建都郡 兴古郡 西平郡 梁水郡 永昌郡 云南郡
东河郡 西河郡 兴宁郡
北青州 东阳或高敖 齐 郡 济南郡 乐安郡 高密郡 平昌郡 北海郡 东莱郡 东牟郡
长广郡
北徐州 彭城 彭城郡 沛 郡 下邳郡 东海郡 谯 郡 梁国郡 兰陵郡 琅邪郡
淮阳郡 宿预郡 东莞郡 东安郡
荆州 江陵或武昌 南 郡 南平郡 武宁郡 绥安郡 江夏郡 竟陵郡 襄阳郡 南阳郡
顺阳郡 义阳郡 隋 郡 新野郡 建平郡 宜都郡 武陵郡 天门郡
巴东郡 临贺郡 始兴郡 始安郡
扬州 建业 丹阳郡 宜城郡 吴郡郡 吴兴郡 会稽郡 东阳郡 新安郡 临海郡
永嘉郡 义兴郡 晋陵郡
江州 豫章或寿阳 寻阳郡 豫章郡 鄱阳郡 庐陵郡 临川郡 南康郡 建安郡 晋安郡
武昌郡 桂阳郡 安成郡
湘州 长沙 长沙郡 衡阳郡 湘东郡 零陵郡 邵陵郡 营阳郡
交州 龙编 交址郡 合浦郡 新昌郡 武平郡 九真郡 九德郡 日南郡
广州 番禺 南海郡 东官郡 新会郡 苍梧郡 晋康郡 新宁郡 永平郡 郁林郡
晋兴郡 桂林郡 高凉郡 宁浦郡 义安郡
兖州 廪丘  
侨司州
   
侨冀州    
侨幽州    
侨并州    
侨雍州    
东秦州    
北秦州    
侨秦州    
侨青州    
侨徐州    
  东晋的疆域区划有两个特点:㈠因为北土沦陷,衣冠南渡,往往将若干沦陷区域的名称移置南方,遥领失地,叫做“侨州郡县”。其目的,一则为了安置失地的流民,再则表示不忘故国,为早日恢复之本。这种“侨州郡县”,是时置时废,且移徙无常,非常混乱。㈡东晋没有固定的疆域,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河洛中原,与西方的蜀汉之地,在战争中是时得时失,影响到地方行政区划的建置,是时时变更。  
  东晋的行政区划,上承三国、西晋,实行州—→郡(国)—→县三级制,其特点是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又设置了侨州郡县。
 
QQ:447491958 Emal:4474919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