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历史广场 灯下杂谈 关于本站 激情留言        
相关文章
唐朝行政区划(2)
五代十国行政区划
两宋行政区划(1)
两宋行政区划(2)
辽朝行政区划
金朝行政区划
元朝行政区划(1)
元朝行政区划(2)
明朝行政区划
清朝行政区划(1)
清朝行政区划(2)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广场 >> 元明清 >> 正文
 
元朝行政区划(2)

行省名
治所 路名 辖区数目
府、州、县名称或备注







甘州路      
永昌路 属州 1 西凉州
肃州路     汉之酒泉,唐与西夏之肃州
沙州路     汉之敦煌,唐与西夏之沙州
亦集乃路     又作额齐纳路,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乃汉之居延故城地。
宁夏府路 属州 3 灵州、鸣沙州、应理州
兀剌海路     又作乌拉海路,原西夏黑水城北地
直隶州   2 山丹州、西宁州








中庆路 属州 4 嵩明州、晋宁州、昆阳州、安宁州
威楚路 属州 4 镇南州、开南州、威远州、南安州
武定路 属州 2 和曲州、禄劝州
鹤庆路      
云远路      
广南西路      
丽江路 属府 1 北胜府。丽江路主要为麽些族所居之地。
属州 7 顺州、永宁州、通安州、蒗蕖州、宝州、巨津州
东川路      
茫部路 属州 2 益良州、强州
孟杰路      
普安路     汉之羊柯,唐之兴古郡,宋时为于失部所据,元宪宗收复。
曲靖路 属州 5 汉夜郎地,唐置南宁州后没于南诏元宪宗收复。
陆凉州、越州、罗雄州、马龙州、沾益州
澄江路 属州 2 新兴州、路南州。亦为麽些族居地。
普定路     本普里部地
建昌路 属州 9 古越隽地,唐末衔于吐番,后没于蒙诏,蒙诏立城曰建昌府。
建安、永宁、泸州、礼州、里州、阔州、邛部、隆州、姜州
德昌州 属州 4 昌州、德州、威龙州、普济州
会川路 属州 5 武安州、黎溪州、永昌州、会里州、麻龙州
临安路 属州 3 建水州、石平州、宁州
广西路 属州 2 师宗州、弥勒州
元江路      
大理路 属府 2 永昌府、腾冲府
属州 5 邓川州、蒙化州、赵州、姚州、云南州
蒙怜路      
蒙莱路      
柔远路      
茫施路      
镇康路      
镇西路      
平缅路      
麓川路      
木连路      
蒙光路      
木邦路      
孟定路      
谋粘路      
六难路      
孟隆路      
木朵路      
蒙兀路      
直隶府   2 仁德府、柏兴府







杭州路 属州 1 海宁州
湖州路 属州 1 长兴州
嘉兴路 属州 2 海盐州、崇德州
平江路 属州 4 昆山州、常熟州、吴江州、嘉定州
常州路 属州 2 宜兴州、无锡州
镇江路      
建德路      
庆元路 属州 2 奉化州、昌国州
衢州路      
婺州路 属州 1 兰溪州
绍兴路 属州 2 余姚州、诸暨州
温州路 属州 2 瑞安州、平阳州
台州路 属州 1 黄岩州
处州路      
宁国路      
徽州路 属州 1 婺源州
饶州路 属州 3 余干州、浮梁州、乐平州
集庆路 属州 2 溧水州、溧阳州
太平路      
池州路      
信州路      
广德路      
福州路 属州 2 福清州、福宁州
建宁路 属县 7 建安、瓯宁、浦城、建阳、崇安、松溪、政和
泉州路 属县 7 晋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
兴化路 属县 3 莆田、仙游、兴化
邵武路      
延平路      
汀州路 属县 6 长汀、宁化、清流、连城、上杭、武平
漳州路 属县 5 龙溪、漳浦、南靖、长泰、龙岩
直隶府   1 松江府
直隶州   2 江阴州、铅山州


西




龙兴路 属州 2 富州、宁州
吉安路 属州 4 吉永州、安福州、太和州、永新州
瑞州路 属州 1 新昌州
袁州路 属州 1 萍乡州
临江路 属州 2 新淦州、新渝州
抚州路      
江州路      
南康路 属州 1 建昌州
赣州路 属州 2 宁都州、会昌州
建昌路      
广州路      
南安路      
韶州路      
惠州路      
南雄路      
潮州路      
德庆路      
肇庆路      
直隶州   9 南丰、英德、梅州、南恩、封州、新州、桂阳、连州、循州


广




武昌路      
岳州路 属州 1 平江州
常德路 属州 2 桃源州、龙阳州
澧州路 属州 2 慈利州、柿溪州
辰州路      
沅州路      
兴国路      
清州路      
天临路 属州 7 醴陵、浏阳、攸州、湘乡、湘潭、益阳州、湘阴州
衡州路      
道州路      
永州路      
郴州路      
全州路      
宝庆路      
武冈路      
桂阳路      
静江路      
南宁路      
梧州路      
浔州路      
柳州路      
思明路      
太平路      
田州路      
来安路      
镇安路      
雷州路      
化州路      
高州路      
钦州路      
廉州路      
直隶府   3 汉阳府、平乐府
定远府(下辖州五,桑州、章龙、必化、小罗州、下思同州)
直隶州   13 归州、茶陵州、来阳州、常宁州、郁林州、容州、象州、宾州
融州、藤州、贺州、贵州








      至元中征日本时始置征东行省于高丽,寻废。大德三年复置,此后数废数置。征东行省统治高丽(即今朝鲜、韩国)国境,治开城,领沈阳(与沈阳省同领)耽罗二府为直隶府,又置庆尚等道劝课司使五。
  元末,又分出许多行省,如中书省分出山东行省,江浙行省分出福建行省;有些行省区域过大,又划置分省,如福建行省内置建宁、汀州、泉州分省。可见,元末行省制也已开始混乱。
  行省的官员设置,置丞相一员,平章政事二员,左丞一员、右丞一员,参知政事二员,郎中二员,员外郎二员,都事二员,掾史、蒙古必阇赤、回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等。其后怕地方权重,各“行省”多不设丞相。为了上传下达的方便,在离“行省”首府偏远地区以及边境地区设置“宣慰司”、“宣抚司”等官府。各行省,设有专管教育的儒学提举司。在各地设有专门的敛财机构,如都转运盐使司、茶盐转运司、盐课提举司、市舶提举司等。
 
  ⒉行省以下的单位
  行省以下的路、直隶府、直隶州、直隶军。㈠路分为上路、下路,各路设总管府,为路的行政机构。各路总管府,设达鲁花赤、总管、同知、治中、判官等官吏,以掌日常政务。㈡府有直隶府与属府之别,不辖于路而直辖于行省的府称为直隶府,归路管辖的府称为属府,属府或有管辖州县。各府设有达鲁花赤、知府或府尹、同知、判官、推官、知事及提控案牍等官。㈢州有直隶州与属州之别,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不辖于路而直辖于行省的州称为直隶州,直隶州一般均有领县;归路管辖的州称为属州,属州或有领县。各州设有达鲁花赤、知州、同知等官。㈣边远地区不设州而设军,其建置与州同。元仿宋的“军”行政区划,置有军和安抚司,为数不多,都在边境少数民族的区域内置设。军有直隶军与属军之别,不辖于路而直辖于行省的军称为直隶军,直隶军与直隶州同级,归路统辖的军称为属军,属军与属州同级。
  路之下的属府、属州。㈠路之下一般性的属府,有的管辖州县,有的不统州县,诸属府设达鲁花赤、、知府或府尹、同知、判官、推官、知事及提控案牍等。㈡路之下一般性的属州,有的管辖县,有的不统县,诸属州设有达鲁花赤、知州或州尹、同知、判官等。
  府、州下设县。县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诸县设有达鲁花赤、县尹、县丞、县簿、县尉等。
  县以下的乡、都。县以下又分乡、都,设里正、主首,负责催办钱粮,供应杂事。
  元代在一个中书省、十一个行中书省下,置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州五百五十九,军四,安抚司十五,县一千一百二十七。
  元代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虽略同于宋,但元代与宋朝的行政区划有原则上的区别:㈠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是行省(或简称省),而不是路,宋朝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划“路”,在元朝已降为第二级行政区划单位;㈡在宋朝,府、州是辖于路之下的,在元代已有相当数量的府、州成为直隶府、直隶州,与路并列;㈢宋朝是三级(路—府州军监—县)行政区划系统,元朝行政区划系统则有三级制和四级制并存,分别是(行省—→路或直隶府或直隶州或直隶军—→县或属府或属州或属军)三级制和(行省—→路或直隶府—→属府或属州—→县)四级制,而且以“行省—→路或直隶府—→属府或属州—→县”四级制行政区划系统为主。
 
  ⒊元的四大汗国
  元朝的疆域除了本部三个区划(腹里、岭北、诸行省),就是四大汗国:㈠钦察汗国,㈡察合台汗国,㈢窝阔台汗国,㈣伊利汗国。此外还有三块特殊区域:㈠土番,现在的西藏地方,直辖于中央宣政院,就地设有宣慰司;㈡缅国,元朝的藩属国;㈢安南国,元朝的藩属国。
 
QQ:447491958 Emal:4474919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