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历史广场 灯下杂谈 关于本站 激情留言        
相关文章
北宋状元名录简介(2)
南宋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
南宋状元的地理分布
南宋状元的寿命如何?
南宋状元名录简介(1)
南宋状元名录简介(2)
王十朋状元考试卷答
辽代状元名录简介
西夏状元李遵顼简介
金代状元名录简介
元代状元名录简介
明代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广场 >> 宋辽夏金 >> 正文
 
金代状元名录简介

  刘 伪:山西浑源(今属山西)人,号南山翁,生卒年不详。金太宗天会元年(1124)甲辰科词赋状元。刘伪中状元后,官至石州刺史。刘伪诗赋极佳,被时人推为楷范。其子刘汲,亦举进士,为翰林供奉,自号西岩老人,有文集行世。其后人主祁,字京叔,曾为太学生,亦甚有文名,值金末丧乱,著《归潜志》,元朝编金史时多所借鉴。注:《山西通志》载:“刘伪,天会二年状元”,但《金史论稿》为天会元年状元,故依《金史论稿》。

  许 必:真定府(今河北真定)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戊申科状元。天会六年,金兵攻占真定。当时,颇受苏轼赞赏的进士褚承亮正在真定府。金兵拘籍境内进士试安国寺,褚承亮匿而不出,金人知其才华,严令押解赴考。主考官策问题目是“上皇无道,少帝失信。”要求赴试举人秉承旨意,极口诋毁。褚承亮对主考官刘侍中道:“君父之罪,岂可臣子所得言耶!”长揖而出,考官为之动容。参加考试者共七十二人,皆放第,许必高中第一,被任命为郎官。一日,出门从马上摔下,头碰在石头上而亡。余事不详。

  胡 砺:(1107~1161)字元化,磁州武安人。生于辽天祚帝乾统七年,卒于金海陵王正隆六年,年五十五岁。少嗜学。天会闾,为元军掠至燕,逃匿香山寺,兴佣保杂处。韩防见而异之,使赋诗以见志:他操笔立成,思致清婉。防因馆置门下,使与其子同受教育,自是学业日进。十年,1132年举进士第一。授右拾遗,权翰林修撰。改定州观察推官,学校为河朔冠,学子常聚居数百。他督教不倦,经指授者,悉为场屋上游。迁礼部郎中,典礼多所裁从。天德初,再迁侍讲学士,同修国史。改刑部尚书,扈从海陵王至汴,得疾,卒。

  赵 洞: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太宗天会十一年(1133)癸丑科状元。天会十年(1132),金太宗诏令朝廷参照辽朝科举之制,选拔人才。次年秋末,金朝举子尽集于京城会试,程文分为词 赋、经义两科,孙九鼎为经义第一,赵洞为词赋第一。赵洞中状元后,即为承德郎。余事不详。

  石 琚:定州(今河北定县)人,字子美。生于辽天祚帝天庆 元年(1111),卒于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己未科状元。石琚七岁时,读书即过目成诵,长大后,博通经史,工于词章。中状元后,任弘政县令。当时,郡守对属下贪暴,搜掠民财,以至上行下效,中饱私囊。惟独石琚出污泥而不染,保持清廉,对非己之物,虽一毫而不取。郡守事败,诬属下与之同 罪,石琚以廉力辨,改任秀容县令,召为左司都事,累迁为吏部郎中。贞元二年(1155),石琚任左谏议大夫时,上疏六事,均被 世宗嘉纳,再迁为吏部尚书。石琚在吏部任职长达十年,对所涉及之事,了如指掌。因政绩显著,世宗欲用为参知政事,石 琚力辞三次,世宗均不准,并令其与右丞苏保衡监管工程,工程结束,进拜为尚书右丞,后又进拜为左丞兼太子少师。期间,石琚竭忠尽为,政名播于朝野。大定十三年至十六年(1173一1176),石琚两次上表乞请 致仕,均被朝廷拒绝。十七年,拜平章政事。十八年,拜右丞相,石琚以年老染病为由固辞,世宗道:“朕知卿年老,勉为朕留,俟一二年,朕将思之。”又对宰臣言:“朕为天子,未尝敢考 行独断,每事偏问卿等,可行则行之,不可行则止也。”石琚与平章政事唐括安礼奏道:“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陛下行之,天下幸甚。”石琚居官一年后,又一次上表乞请致仕,世宗许之。大定二十二年(1182),石琚病逝于家中,享年七十二岁。谥文宪。泰和元年(1201),金章宗诏令将其图像挂于衍庆宫,牌位配享世宗庙庭。

  赵安荣:与赵安时是兄弟状元,在中国科举史上,这也是非常罕见的。据陵川县志载,赵安时是“海陵王贞元年间状元及第”,考之其它史料,他应该是在正隆五年(1160)庚辰科状元及第的。其弟赵安荣,则应该是天眷三年(1140)庚申科的状元。这样看,赵安荣要比他的哥哥赵安时早20年状元及第。

  吕忠翰:燕(今河北一带)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海 陵王天德二年(1150)庚午科状元。吕忠翰廷试时,其策讼颇受海陵王赏识,海陵王特地将策 文递与杨怕仁,问策文之优劣。杨伯仁称:“当在优等。”海陵王道:“此今试状元也”。吕忠翰中状元后,历官为翰林直学士,曾奉旨撰写《降海 陵王庶人诏》,但点窜再四终不成文,世宗感叹道:“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后来,吕忠翰又曾以贺宋生日使身份出使过宋朝。余事不详。

  杨建中: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辛未科状元。注:《金史》第五册一千七百二十二页有:“天德三年,赐杨建中榜及第。第六册一千八百六十一页也为“杨建中榜”,一千七百七十一页又有:“天德三年,赐王彦潜榜及第”,一千七百七十一页又有:“王彦潜常 大荣皆在吏部选中,吏部拟王彦潜、常大荣皆进士第一……。”三人均为状元,但没说是“词赋”,还是“经义”,需继续考证。


  王彦潜:河间(今属河北)人。字号、生卒年不详。金海陵国天德三年(1151)辛未科状元。 王彦潜中状元后,吏部本欲任命其为洺州防御推官,常大荣为临海军节度判官,李庆之为沈州观察判官。因左司郎中 贾昌祚挟乱,欲以李庆之为洺州,故王彦潜被任命为临海军节度判官,常大荣为沈州观察判官,李庆之为洺州防御判官。海 陵王对李庆之、李庆云兄弟与贾昌祚交游权贵之举,非常厌 恶。王彦潜曾撰写过《金完颜娄室神道碑》。注:天德三年状元为三人,即杨建中、王彦潜、常大荣,且均有出处。杨建中,《金史》一千七百二十二页,一千八百六十一页均有“杨建中榜”。王彦潜,《金史》二千零五页有“王彦潜、常大荣皆第一”语。在此一并列出。

  常大荣: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辛未科状元。常大荣入仕后,曾任沈州观察判官。余事不详。注:杨建中、王彦潜、常大荣均为天德三年状元,且《金史》有证(见 杨建中、王彦潜注释),但不知为“词赋”,还是“经义”状元,需继续考证,故在此一并列出。

  郑子聃:字景纯,大定府人。父宏,辽金源令,二子子京、子聃。杨丘行尝谓人曰:“金源二子,凤毛也。小者尤特达,后必名世。”子聃及冠,有能赋声。天德三年,丘行为太子左卫率府率,廷试明日,海陵以子聃程文示丘行,对曰:“可入甲乙。”及拆卷,果中第一甲第三人。调翼城丞,迁赞皇令,召为书画直长。
  金史子聃颇以才望自负,常慊不得为第一甲第一人。正隆二年会试毕,海陵以第一人程文问子聃,子聃少之。海陵问作赋何如,对曰:“甚易。”因自矜,且谓他人莫己若也。海陵不悦,乃使子聃与翰林修撰綦戬、杨伯仁、宣徽判官张汝霖、应奉翰林文字李希颜同进士杂试。七月癸未,海陵御宝昌门临轩观试,以“不贵异物民乃足”为赋题,“忠臣犹孝子”为诗题,“忧国如饥渴”为论题。上谓读卷官翟永固曰:“朕出赋题,能言之或能行之,未可知也。诗、论题,庶戒臣下。”丁亥,御便殿亲览试卷,中第者七十三人,子聃果第一,海陵奇之。有顷,进官三阶,除翰林修撰。改侍御史。
  金史京畿旱,诏子聃决囚,遂澍雨,人以比颜真卿。迁待制,兼吏部郎中,改秘书少监。迁翰林直学士,兼太子左谕德,显宗深器重之。以疾求补外,遂为沂州防御使,皇太子币赆甚厚,命以安舆之官。召还,为左谏议大夫、兼直学士。改吏部侍郎、同修国史,直学士如故。迁侍讲、兼修国史,上曰:“修《海陵实录》,知其详无如子聃者。”盖以史事专责之也。二十年,卒,年五十五。子聃英俊有直气,其为文亦然。平生所著诗文二千余篇。

  赵安时:山西陵川人。字号、生卒年不详。金海陵王正隆年间(1156~1161)某科状元。赵安时中状元后,官至永安军节度使。余事不详。赵安时字全老,号东罔,陵川人。贞元中(一作正隆)状元,官中顺大夫,南京路兵马都总管,上骑都尉,永定军节度使。

  任忠杰:山西天戎(今属山西)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辛巳科状元。任忠杰中状元后,任尚书省礼部员外郎。大定二十一年十一月(1181),任忠杰与掌管天历的官员校验所食时刻分秒。余事不详。

  孟宗献:(约公元1180年前后在世)孟宗献,开封(今属河南)人,字友之,号虚静居士。生卒 年不详。辽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状元。孟宗献少年时,聪颖异于常人,且擅长诗文,但由于过于 自负,初试时名落孙山。自此以后,孟宗献谦虚好学,学业日进。再次赴考,得乡试第一,主考杨伯仁对其文章大为称赏, 并推荐给海陵王。当年,孟宗献又连赴府试,省试、廷试,皆得第一,名声播于朝野,被时人称为“孟四元”。中状元后,孟宗献被金世宗破格任命为翰林供奉,不久,又任职单州。孟宗献孝顺父母,母亲病逝,因哀伤过度,孟宗 献亦在服丧期间病逝于家。孟宗献为文典雅,性情恬淡,著有诗集及《金丹赋》行于世。孟宗献是我国科举史上唯一的“四元”状元。

  徒单镒:上京路(今属吉林)人,本名按出,字号、生年不详。卒于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金世宗大正十三年(1173) 癸巳科状元。
  徒单镒中状元后,即被授两官。大正十五年(1175),为国史编修官,兼修起居注,累迁翰林待制后,献《汉光武中兴赋》,世宗阅后大喜道:“不设此科,安得此人。”
  章宗即位,徒单镒历官至参知政事,兼修国史。明昌三年(1192),罢为横海军节度使。五年,官拜平章政事、封济国公。当时,淑妃擅充,其兄弟嚣张于朝廷内外。徒单镒以古喻今,直言劝谏章宗勿过于宠幸李氏兄弟,以使百年之后生乱。泰和年间(120l~1208),徒单镒先后任威平知府,南京留守,阿 中府知府及陕西安抚使。其间,上疏朝廷,请求加强、规范邮 路建设,使各路军情得以畅达无阻。泰和七年,徒单镒反击宋军进攻,连战皆捷,迫使宋军停战求和。不久,任真定知府。
  大安年间(1092~l211),徒单镒迁开府仪同三司,充辽东安抚副使。金兵兵败会河堡,中都危急时,徒单镒选兵二万,遣将入卫中都,得朝廷嘉奖,拜为尚书右丞相,监修国史。曾上疏故守之计,虽见解独到,富有远见,但终为朝臣所阻,未被采纳。后元军攻侵,金国连失州镇,卫绍王始悔不听其言。不久,宫廷兵变,卫绍王被疲,政变者为立新君,多次征询徒单镒意见。
  宣宗即位,拜徒单镒为左丞相,徒单镒建议与蒙古和亲, 并坚决反对迁都南京,认为“鉴辂一动,北路皆不守矣,今已讲和,应聚兵积粟,固守京师……。”不被理睬,以至忧愤而卒。
  徒单镒明敏方正,学识渊博,当时名士皆出其门下,且多至卿相之位。徒单镒长叹文人委顿,又认为文人应以道德仁义为本,故乃著《学之急》、《道之要》两篇,被太学诸生刻于石碑之上。徒单镒另著有《弘道集》六卷。

  张行简:(?~1215)字敬甫,莒州日照人。生年不详,卒于金宣宗贞佑三年。颖悟力学,淹贯经史。大定十九年(1179)中词赋科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端悫缜密。官至太子太傅。卒,谥文正。行简著有文集三十卷,《中州集》礼例纂一百二十卷,《金史本传》并传于世。《金史》称:行简字敬甫。颖悟力学,淹贯经史。大定十九年进士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丁母忧,归葬益都,杜门读书,人莫见其面。服除,复任。章宗即位,转修撰,进读陈言文字,摄太常博士。夏国遣使陈慰,欲致祭大行灵殿。行简曰:“彼陈慰非专祭,不可。”廷议遣使横赐高丽,“比遣使报哀,彼以细故邀阻,且出嫚言,俟移问还报,横赐未晚”。徒单克宁韪其言,深器重之。转翰林修撰,与路伯达俱进读陈言文字,累迁礼部郎中。

  王 泽:山西阳曲(今属山西)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辛亥科状元。 据《山西通志》载:“陈载(高平人),亦及第第一。金制词赋、经义分别为榜,故一场放二状元。旧《山西通志》记载:‘王泽首冠学籍。'又据金史:‘明昌三年,恩例特赐进士者,皆附王泽榜,则明是大魁。'但不知为词赋榜,还是经义榜。”故今以王泽为明昌二年状元。王泽中状元后,被授为翰林应奉。余事不详。

  孙用康: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章宗明昌四年 (1193)癸丑科状元。余事不详。

  杨云翼:(1170~1228)金代文学家。字之美。平定乐平(今山西昔阳)人。章宗明昌五年(1194)经义进士第一,词赋亦中乙科。宣宗兴定二年(1218)拜礼部尚书,转吏部尚书,终于翰林学士,卒谥文献。练达吏事,直言敢谏。元好问曾盛称"惟其视千古而不愧,是以首一代而绝出"。
  杨云翼主持科举30年,南渡后与赵秉文轮流执掌文柄,门生半天下。文章亦与赵秉文齐名,世称"杨、赵"。一时高文大册,多出其手。他主张"学以儒为正,不纯乎儒非学也;文以理为主,不根于理非文也"(《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引)。他的诗作往往不加藻饰而近于质直,有工炼平稳之风。其古文则长于论辩,说理明晰,有一气呵成之势。传诵一时的《谏伐宋疏》便是他的代表作。有文集行世,今佚。诗存22首,收入《中州集》21首,《全金诗》补遗1首;文收入《金文雅》。

  张 檝:山西人,字巨济,生卒年不详。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甲寅科状元。张檝曾祖张颐宗,银青荣禄大夫。祖张惠,官拜怀远大将军。父亲张天白,为号县主簿。张檝中状元后,官至镇州、 戎州刺史。其为人有蕴藉,善长谈论,文赋诗笔,截然有律度,倍受时人推崇。

  纳兰胡鲁剌:大名路怕鲁欢猛安人。性淳直,寡言笑,好读书,博通今古。承安二年(1197),进士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被诏括牛于临潢、上京等路。丞相襄有田在肇州,家奴匿牛不以实闻,即械系正其罪而尽括之。于是豪民皆惧,无敢匿者。使还,襄称其能。居父丧尽礼,御史举其清节。服除,转修撰。平章政事仆散端举廉能有文采,迁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从伐宋。以劳加朝请大夫,改礼部员外郎、曹州刺史。豪民仆散扫合立私渡于定陶间,逃兵盗劫,皆籍为囊橐,累政莫敢问。胡鲁剌捕治之,穷竟其党,阖郡肃然。改沃州。改南京路按察副使。贞佑二年,改泗州防御使。召为吏部侍郎,迁绛阳军节度使,权河东南路宣抚副使。是时兵兴,胡鲁剌完城郭,缮器械,料丁壮为乡兵。延问耆老,招致儒士,咨以备御之策。盐米储偫,劝富民出粟,郡赖以完。赐诏褒谕,加资善大夫,官其次子吾申。改权经略使,被召,以疾不能行,卒于绛州。

  李俊民:(1176~1260),金代文学家。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章宗承安五年(1200)举经义进士第一,官应奉翰林文字。不久,不满政治腐败,弃官。宣宗贞二年(1214)南渡黄河,隐于嵩山。金亡后,被忽必烈召见,颇加优礼。他仍乞还山。卒谥庄靖先生,故集名《庄靖集》。
  李俊民少习二程理学,有文名。其文冲淡和平,语言流畅。代表作《重修浮山女娲庙记》,叙事有条理,不务奇崛。《睡鹤记》借石鹤以喻志,表示身处乱世而甘心"沉潜静默",不鸣不飞。其词多咏物、写景、应酬唱和之作,偶尔也抒发苦闷,如"人世闲愁都占了,有情天也老"(谒金门《和邦直》)。诗作多能反映现实生活,如《姚子昂画马》写怀才不遇,《闻蔡州破》写亡国悲痛,《即事》、《母应之饷黍》、《寄伊阳令周文之括户》、《扫晴妇》等或写人民苦于战乱,或关心水旱灾荒,有真情实感。《四库全书总目》赞其诗"类多幽忧激烈之音,系念宗邦,寄怀深远,不徒以清新奇崛为工"。《庄靖集》包括诗7卷,文3卷。词存68首,收入唐圭璋《全金元词》。《庄靖集》有《九金人集》本、《山右丛书初编》本。

  李 演:字巨川,任城人。泰和六年(1206)进士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再丁父母忧,居乡里,贞祐初,任城被兵,演墨衰为济州刺史,画守御策。召集州人为兵。搏战三日,众皆市人不能战,逃散。演被执,大将见其冠服非常,且知其名,问之曰:“汝非李应奉乎?”演答曰:“我是也。”使之跪,不肯,以好语抚之,亦不听,许之官禄,演曰:“我书生也,本朝何负于我,而利人之官禄哉!”大将怒,击折其胫,遂曳出杀之,时年三十余。赠济州刺史,诏有司为立碑云。

  张 本:观津(今属河北)人,字敬之。生卒年不详。金宣宗 贞祐元年(1213)癸酉科状元。张本中状元后,历官翰林学士,后入燕京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为道士。张本工书法,尤其擅长大篆、八分两体。余事不详。

  李献能:(1192~1232)字钦叔,河中人。生于金章宗明昌二年,卒于哀宗元兴元年,年四十一岁。(金史本传作年四十三。此据中州集)苦学博览,尤长于四六文。与元好问为至好。贞佑三年(1215)特赐词赋进士,廷试第一人,宏词优等。授应奉翰林文字,在翰苑凡十年。正大末,以镇南军节度副使,充河中帅府经历官。元兵破河中,奔陜州行省,权左右司郞中。值兵变遇害。献能为诗风雅,文刻意乐章,在翰院应机敏捷,号称得体。
  《金史》称:李献能,字钦叔,河中人。先世有为金吾卫上将军者,时号“李金吾家”。迨献能昆弟皆以文学名,从兄献卿、献诚、从弟献甫相继擢第,故李氏有“四桂堂”。
  金史献能苦学博览,于文尤长于四六。贞祐三年,特赐词赋进士,廷试第一人,宏词优等。授应奉翰林文字。在翰苑凡十年,出为鄜州观察判官。用荐者复为应奉,俄迁修撰。正大末,以镇南军节度副使充河中帅府经历官。大元兵破河中,奔陕州,行省以雚左右司郎中,值赵三三军变遇害,年四十三。
  金史献能为人眇小而黑色,颇有髯。善谈论,每敷说今古,声铿亮可听。作诗有志于风雅,又刻意乐章。在翰院,应机敏捷号得体。赵秉文、李纯甫尝曰:“李献能天生今世翰苑材。”故每荐之,不令出馆。家故饶财,尽于贞祐之乱,在京师无以自资。其母素豪奢,厚于自奉,小不如意则必诃谴,人视之殆不堪忧,献能处之自若也。时人以纯孝称之。尝谓人云:“吾幼梦官至五品,寿不至五十。”后竟如其言。

  斡勒业德: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辽宣宗兴走五年(1221)辛卯科状元。因此科及第者仅二十八人,金宣宗责问宰臣,宰臣答:“大定制随处设学,诸谋安贡三人或二人为生员,赡以钱米。至泰和中,人例授地六十亩,所给既优,故学者多。今京师虽存府学,而月给通宝五十贯而已。若于诸路总管府,及有军户处置学养之,庶可加益。京师府学已设六十人,乞更增四十人。中京、亳州、京兆府并置学官于总府,以谋克内不隶军籍者为学生,人畀地四十亩,汉学生在京者亦乞同此,余府州仍旧制。”宣宗采纳了宰臣的建议,开始提高学生待遇,以使生员充足。斡勒业德中状元后,事迹不详。

  富珠哩察罕: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甲申科策论状元。余事不详。

  王 鄂:曹州东明(今属山东)人,字百一,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卒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甲申科状元。
  王鄂出生之时,其父因有一只大鸟飞落庭院,故依乡里先生张奫之说,命名王鄂。中状元后,授为应奉翰林文字。正大六年(1229),授归德府判官,行亳州城父令。七年,改同知申州事,行蔡州汝阳令。天兴三年(1234),金朝灭亡,蒙古军万户候张柔久闻王鄂之名,将其救出并安置于保州。
  十年后(1244),元世祖遣使礼聘王鄂,王鄂进讲《孝经》、《书》、《易》,及齐家治国之道,古今事物之变,常常讲到夜深时刻。世祖道:“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遂命王鄂迁居大都,并赐宅一所,又特准其祭奠金哀宗。
  元世祖即位后,王鄂为翰林学士承旨,当时朝中制诰典章,皆出自其手。至元元年(1264),已为资善大夫的王鄂,建议并直接参与编纂了《太祖实录》及辽、金二史的修订工作。不久,又上奏请效唐宋之制,设翰林院及提举学校官,以重视教育,均为世祖采纳。
  王鄂忠直敢言,在阿合马争夺相位之时,曾奋然掷笔于地道:“吾以衰老之年,无以报国,即欲举任此人为相,吾不能插驴尾矣。”言罢,振袖而起,遂使阿合马奸计为之中止。至元五年,王鄂辞官,获享廪禄终身。元世祖每有大事,必遣使就问。十年,王鄂病逝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文康。
  王鄂为文不事雕饰,著有《论语集义》一卷,《汝南遗事》二卷,其诗文四十卷,自命为《应物集》,以志其“学者当以穷理为先……。”之意。

  卢 亚:偃师(今河南偃师)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丁亥科词赋、经义状元。余事不详。

  李 塘: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庚寅科状元。余事不详。

  赵承元:字善长,河间人,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大定十三年词赋第一,除应奉翰林文字,兼曹王府文学,以疏俊少检,得罪王府,贬废久之。遇赦量叙,卒於临洮。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某科状元。赵承元中状元后,曾任职曹王府,困与王邸婢女有染,被杖责除名。复用后,世宗曾问宰臣:“近问赵承元何故再任,卿等言,曹王尝遣人言其才能干敏,故再任之。官爵拟注,虽由卿辈;予夺之权当于朕。曹王之言尚从之,假皇太子有所谕,则其可知矣。此事因卿言始知,其不知者知复几何?且卿等公受请属,可乎?”
  赵承元虽为进士魁首,但品行不端。对此,金世宗在大定十七年(1178),又对宰臣言道:“文士有偶中魁选,不问操履,而辄授翰苑之职。如赵承元,朕闻其无士行,果败露,自今榜首,先访察其乡行,可取则授以应奉,否则从常调。”另外,尚书省曾采纳赵承元建议,请追上孝懿皇太后册宝,然后行谥册之礼。余事不详。

  郑时昌:山西洪洞县人,字仲康,生卒年不详。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1189)某科状元。郑时昌八岁通晓《周易》,读书过目成诵。学习刻苦,寒暑不辍,中状元后,世宗欲令其主管枢要部门工作,但郑时昌坚辞不受,只就任汾州教授。后来,郑时昌抵达西河,访求子夏遗迹,推衍河汾之传,编辑了《韵类忠节事》及《群书会要》两书传世。

  武明甫:山西陵川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海陵王贞元中及第第一。余事不详。

  张继祖:山西临晋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朝某科状元。张继祖中状元后,官至保静军节度副使。余事不详。

  刘文龙:内乡(今河南西峡)人。字号、生卒年不详,金朝某科状元。余事不详。

  元 堪: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朝某科状元。余事不详。

  刘仲渊:大兴宛平(今属北京)人。字号、生卒年均不详。金朝某科状元。刘仲渊中状元后,在金世宗大定五年(1165),任尚书礼部侍郎,与殿前右副都点检乌左论粘设曷为贺宋正旦使。大定六年(1166),任详读官时,因事被贬为石州刺史。十二年,刘仲渊以尚书刑部侍郎身份廉察宣抚东京、北京等路。另外,因与张景仁,曹望之编辑《太宗实录》,受到朝廷嘉奖。
  刘仲渊有一弟弟,名仲洙,字师鲁,大定三年(1163)进士。性格刚直,敢于任事,尤长于治政,任职之处皆有功绩,深为世宗所称许。刘仲渊以罪贬石州时,仲洙上书请以某州易石州,因朝议不许而作罢。

  说明:刘海、李安两位状元,由于资料不祥,名录简介从略。

 
QQ:447491958 Emal:4474919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