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国宰相名录 |
|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式中,各股军阀执力崛起。经过30多年的混战兼并,开形了魏、蜀、吴三个政权,史称三国。 |
魏国,在其前期(文帝、明帝)以司徒、太尉、司空这三公并为宰相,而以司徒工这宰相之首,总理国政;后期(齐王、高贵乡公、元帝)由于尚台职权的扩大而总理国政,尚未书令、录尚书事成为实慰上的宰相,三公则转化为荣誉职衔。在此期间,司马懿曾一度以丞相职衔行宰相之权。 |
蜀国,在其前期以丞相为宰相。诸葛亮死后,曾以大司马、大将军为宰相,也以尚书令为实际宰相。 |
吴国,自立国至灭亡,基本上都以丞相为宰相,还一度设立过左丞相、右丞相。 |
三国时期,由于三国之间相互战争频繁,各国内部政局动荡,军事便成为头等大事,宰相也常冠以将军、大将军、大司马、录尚书事等的名衔行使其相权,但也不一定带兵打仗,只是为了树立其权威而已。 |
|
魏文帝曹丕朝(公元220~226年) 国都建于洛阳(今河南洛阳) |
贾 诩 |
王 朗 |
华 歆 |
钟 繇 |
夏侯惇 |
曹 仁 |
曹 休 |
曹 真 |
|
|
魏明帝曹睿朝(公元226~239年) |
钟 繇 |
曹 休 |
华 歆 |
王 朗 |
陈 群 |
曹 真 |
曹 宇 |
曹 爽 |
董 昭 |
公孙渊 |
司马懿 |
陈 矫 |
卫 臻 |
韩 暨 |
崔 林 |
|
|
|
|
|
魏齐王曹芳朝(公元239~254年) |
曹 爽 |
司马懿 |
满 宠 |
刘 放 |
孙 资 |
蒋 济 |
赵 俨 |
高 柔 |
卫 臻 |
王 凌 |
孙 礼 |
马司孚 |
司马师 |
郑 冲 |
|
|
|
|
|
|
魏高贵乡公曹髦朝(公元254~260年) |
司马师 |
司马昭 |
司马孚 |
高 柔 |
郑 冲 |
卢 毓 |
诸葛诞 |
王 昶 |
|
|
魏元帝曹奂朝(公元260~265年) |
司马昭 |
王 昶 |
王 观 |
王 祥 |
钟 会 |
邓 艾 |
何 曾 |
荀 岂 |
司马望 |
司马炎 |
|
蜀照烈帝刘备朝(公元221~223年) 国都建于成都(今四川成都) |
诸葛亮 |
|
|
|
|
|
|
|
|
|
蜀后主刘禅朝(公元223~263年) |
诸葛亮 |
蒋 琬 |
费 韦 |
董 允 |
吕 乂 |
姜 维 |
陈 祗 |
董 厥 |
樊 建 |
诸葛瞻 |
|
吴大帝孙权朝(公元222~251年) 国都建于建业(今江苏南京) |
孙 邵 |
顾 雍 |
陆 逊 |
步 骘 |
阚 泽 |
朱 据 |
|
|
|
|
吴废帝孙亮朝(公元251~258年) |
诸葛恪 |
孙 峻 |
孙 崊 |
|
|
|
|
|
|
|
吴景帝孙休朝(公元258~264年) |
孙 崊 |
濮阳兴 |
|
|
|
|
|
|
|
|
吴末帝孙皓朝(公元264~280年) |
濮阳兴 |
陆 凯 |
万 或 |
张 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