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丞相”一职,此即为宰相。有左丞相、右丞相。 |
秦朝还设有御史大夫,主管纠察百官,并协助丞相处理政务,此即为副宰相。 |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掌管兵马)合称三公,这就奠定了日后历朝宰相制度的基础。 |
西汉丞秦制,立国后,设丞相一员,负宰相之责,11年后改称相国。吕后执政期间,又将相国改称丞相,设有左丞相、右丞相各一人。文帝时,恢复旧制,只设丞相一人。哀帝时改称大司徒,平帝时大司徒(王莽)改称宰衡。 |
西汉还设有御史大夫,为副宰相职,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并将其地位提出高至与丞相、大司马(太尉)并列。哀帝时一度恢复原名,不久又改称大司空。 |
西汉的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并称为三公,名义均为宰相职。但是,大司马不常设,基本上以大司徒为正宰相,大司空为副宰相,同理朝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