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历史广场 灯下杂谈 关于本站 激情留言        
相关文章
隋代进士名录简介
唐代状元名录简介(1)
唐代状元名录简介(2)
唐代状元名录简介(3)
五代十国状元名录简介
北宋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
北宋状元的地理分布
北宋状元寿命浅析
北宋状元名录简介(1)
北宋状元名录简介(2)
南宋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广场 >> 隋唐五代 >> 正文
 
唐代状元名录简介(2)

  张正甫: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字践方。生于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卒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鲍防、国子监祭酒包佶。登第后曾为襄阳从事、监察御史,后不附权要被诬陷,贬为郴州长史,拜殿中侍御史,迁任户部郎中,又改任河南尹。在任上,有朝臣推举一人为河南科试解元,遭其拒绝。力主选人公正,任人唯才。后又由同州刺史入朝拜左散骑常侍、工部尚书,大和五年(831)任检校兵部尚书、太子詹事。大和六年以吏部尚书之职告老辞官,赋闲在家,两年后去世。追赠太师。张正甫以仁爱待人,拒交不义之徒,为官清正,行事强悍,不为名利所动。其家族累世为官,兄张式为大历七年(772)壬子科状元。其子张毅夫亦登进士第,官至户部侍郎、弘文馆学士判院事,其孙张祎登第后入仕,官至吏部尚书,皆为一时名臣。

  牛锡庶: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德宗贞元三年(787)丁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三人。考官:礼部尚书萧昕。牛锡庶才华出众,性情孤寂,累举进士不第。一次,因避朝官误入礼部尚书萧昕府第。萧昕此时年老独居,少有人来拜望,见牛锡庶来见,大喜,引入厅堂,此时牛锡庶尚不知老者系何官何人,悄悄问侍者,方知是萧尚书。索性将错就错,恭敬有加,交谈之余,尚书又索要牛锡庶之文卷,阅后再三称赞。又问道:"外面议论,明年何人知贡举?"牛锡庶对答: "萧尚书办事公正,肯定是您知贡举。"萧昕道:"来年若知贡举,君即状头也。"牛锡庶起身拜谢,忽然外面传呼"尚书知举"。牛锡庶又拜。  

  卢 顼:范阳(今河北涿州)人。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己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六人。同榜有杨巨源、斐度等。考官:礼部侍郎刘太真。卢顼取状元后入仕。唐德宗时曾为昭义留后,不久被王虔休召为掌书记,后授洺州别驾。官至泽州刺史而终。卢顼喜作文,《全唐文》存其《褥聪明山记》一篇。

  尹 枢:今阆中市二龙乡。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辛未榜状元及弟。《太平广记》卷一百八十《举贡三》载:"贞元七年,杜黄裳知举,闻尹枢(注:原文误为尹极)时名籍籍,乃微服访之。问场中名士,枢唯唯。黄裳乃具告曰:'某乃今年主司也,受命久矣,唯得一人某,他不能尽知,敢以有请'。枢耸然谢曰:'既辱下问,敢有所隐?'即言子弟有崔元略、孤进有林藻、令孤楚数人。黄裳大喜。其年枢状头(即状元)及第。试《珠还合浦赋》。藻赋成,忽假寐,梦人告曰:何不叙来去之意。既寐,乃改数句。及谢恩,黄裳谓藻曰:叙珠来去有如神助。"《唐摭言》卷八云:" 杜黄门第一榜,尹枢为状头。先是杜公主文,志在公选,知与无预评品者。第三场庭参之际,公谓诸生曰:'主上误听薄劣,俾为社稷求栋梁,诸学士皆一时英俊,奈无人相救。'时人策五百余人,相顾而已。枢年七十余,独趋进曰:'未谕侍郎尊旨。'公曰:'未有榜贴。'对曰:'枢不才。公欣然延之。从容,因命卷帘,授以纸笔,枢援豪斯须而就。每扎一人,则抗声斥其姓名,自始至末,列庭闻之,咨嗟叹其公道者一口,然后长跪授之,唯空其元而已。公览读致谢讫,乃以状元为请。枢曰:'状元非老夫不可。' 公大奇之,因命亲笔自扎之。"《唐才子传》卷五载:令孤楚,宋悫士,敦煌人也。五岁能文章。贞元七年,尹枢述进士及第?《登科记考》卷十二说:"贞元七年,进士三十人,尹枢,状元。知贡举:礼部侍郎杜黄裳。"《闽川名士传》说:" 尹枢文名甚高,应试时,年忆七十余,知举杜黄哑嫫洳牛赐贰?《文苑英华》载:"本科应试题为《珠还合浦赋》和《青云十吕诗》。"今《文苑英华》存有尹枢应试的《珠还合浦赋》。

  贾 稜:(750~815),长乐(今河北冀县)人。字方田号北人。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壬申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二十三人。其中有韩愈、欧阳詹、崔群、庾承宣等,皆当时才子,人称"龙虎榜"。考官:兵部侍郎陆贽。试题为《明水赋》和《御沟新柳诗》。贾稜中状元后入仕,官至大理评事。喜诗文。《全唐文》存其《明水赋》一篇。《全唐诗》存其《御沟新柳诗》一首。

  苑 论:马邑(今山西朔县东)人。字言扬,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九年(793)癸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二人。其中有柳宗元、刘禹锡等。考官:户部侍郎顾少连。据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知苑论文笔不凡,待人诚恳。

  陈 讽:籍贯、字号、生卒年均不详。唐德宗贞元十年(794)甲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其中有李逢吉等。考官:户部侍郎顾少连。试题为《风过箫赋》。陈讽取状元当年,又得博学宏词科第一。入仕后先任畿县尉,上表请换他县,德宗允许,后任司勋郎中。陈讽善作赋,今《全唐文》存有《连理枝赋》等三篇。《全唐诗》有诗一首。

  李 程:(765左右~841左右)字表臣,陇西人。约生于唐代宗永泰中,约卒于武宗会昌初,年七十七岁。贞元十二年(796) 进士第一,累辟使府,为监察御史,充 翰林学士。举士入署,常视日影为候,程性懒,日过八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元和中,知制诰,拜礼部侍郎。敬宗即位,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后罢为河东节度使。武宗立,为东都留守。卒,谥曰缪。程著有表状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郑巨源:籍贯、生平俱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三年(797)丁丑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共十二人。考官:礼部侍郎吕渭。试题为《西掖瑞柳赋》和《龙池春草诗》。

  李 随:籍贯、生卒年俱不详。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戊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人,张仲素、吕温等,考官:尚书左丞顾少连。试题为《鉴止水赋》和《青出蓝诗》。李随中状元后入仕,长庆三年(823)四月,任秘书少监,曾上奏请置秘书阁图书印。奏称开元天宝以前御书均有印鉴,自从兵难失印后,至今所写经史等书均无印鉴,故请铸印。穆宗准许。后不知所终。

  封孟绅:籍贯、生平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己卯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十七人。同榜有张籍等。考官:中书舍人高郢。试题为《行不由径诗》等。封孟绅取状元后入仕,官至太常卿。能诗喜文。《全唐诗》存其《行不由径诗》;《全唐文》有其《信及豚赋》一篇。注:其名有作孟对、孟封、孟申者。本文依(清〕徐松《登科记考》。附《赋得行不由径》诗:"欲速意何成,康庄亦砥平。天衢皆利往,吾道泰方行。不复由莱径,无由见蒋生。三条遵广道,九轨尚安贞。紫陌悠悠去,芳尘步步清。澹台千载后,公正有遗名。

  陈 权:籍贯、生平不详。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庚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十九人。其中有戴叔伦、白居易等。考官:中书舍人高郢。试题为:《性习相近远赋》和《玉水记方流诗》。

  班 肃: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辛巳科状元及第。本科进士十八人。考官:礼部侍郎高郢。试题为《乐德教胄子赋》。班肃曾先举明经科(唐代考试科目之一)。取状元后入仕,曾官坊州刺史。后入京,历司封员外郎、祠部员外郎、仓部郎中等职。喜交友,重情义。穆宗时宰相皇甫镈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班肃因曾为其僚属,有私交,不避嫌疑,一个人为皇甫饯行,送至郊外。朝中人称赞班肃为仁义之人。后来班肃官至司封员外郎。《全唐文》有其存文《笙磬同音赋》一篇。

  徐 晦:(760~838),字大章,号兴胜。福建晋江三十二都徐仓(又名徐公店、仕村、仕春),也作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壬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中书舍人权德舆。试题《风动万年枝诗》等。
  徐晦考试及授官均得杨凭举荐。状元及第后又登贤良方正科和直言极谏科,官授栎阳尉。后杨凭获罪,由京兆尹贬为临贺尉,亲友怕受牵连,无人敢送。宰相权德舆原来与杨凭交情最深,亦躲之不送,知徐晦亲送杨凭便道:"今日送杨凭,定受连累!"徐答:"我一向深受杨公眷宠,杨公被贬,我岂能无言而别?"权德舆感慨万分。御史中丞李夷简虽然是杨凭对头,却上奏徐晦为监察御史。徐晦问:"我向来不与您交往,您为什么推荐我?"李夷简说:"君不负杨凭,肯负国乎?"徐晦后来任殿中侍御史、尚书郎、晋州刺史、又入朝拜中书舍人。宝历元年(825)又出任福建观察使,第二年又回朝任工部侍郎,大和四年(830)拜兵部侍郎,次年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晚年因嗜酒过度而失明,于礼部尚书职辞官归居晋江湾海徐状元巷,其后泉郡徐仓徐晦以老致仕,因感砚台之恩,徐晦耋年寻得砚之地——山东沂南徐公店。后徐潘(徐晦长子承父命,遂举家迁往得砚之地),后泉郡徐仓长房聚众成村(今徐公店)。徐晦次子徐湖经延寿迁居连江徐仓;三子徐江留居泉郡开成三年(838)三月卒。追赠兵部尚书。徐晦性情耿直,知恩图报,居官清严,为众人称道。

  武翊黄: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字坤舆,未知生卒年。唐宪宗元和元年(806)丙戌科 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崔邠。试题为《山出云诗》等。
  武翊黄为宰相武元衡之子,才学惊人。曾三试独占鳌头。人称"武三头"。入仕后于大和年间官至大理卿。晚年为美色所惑,为美妾而虐待发妻卢氏,犯众怒。虽然宰相李绅为其辩解,然仕途政敌甚多,不容于朝,流落他乡至终。武翊黄 善书法,尤工楷书。长庆元年(821),白居易所撰张諴碑即其所书。《全唐诗》有其存诗一首。

  王源中:字正蒙,籍贯及生年不详。卒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唐宪宗元和二年(807)丁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其中有白行简等。考官:礼部侍郎崔邠。试题为《舞中成八卦赋》和《贡院楼北新栽小松诗》。王源中及第后又登宏词科(唐代考试科目之一),官迁左补阈。当时朝中宦官专权,甚至到了统领禁军的程度,多次违法乱纪。王源中不顾安危,挺身而出,上书呼吁剥夺宦官兵权,宪宗采纳。后任户部郎中、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学士、礼部尚书等职。王源中嗜酒如命,一次,文宗急召入宫,后赐酒两盘,每盘十只金碗,每碗一升许,他立即饮尽,毫无醉意,堪称海量,后又因酒误召,遂失帝意,不得已以有眼疾为由请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又入朝拜刑部侍郎,官终太平节度使。开成三年(838)卒于任上。赠尚书右仆射。王源中敢直谏,淡名利,为政简约,颇受赞美。

  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字诚悬,生于唐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戊子科状元及第。柳公权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拜为右拾遗、侍书学士、司封员外郎。穆宗即位后政务荒纵,曾问公权书法。公权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此乃借题发挥,以言政事。开成三年(838),转工部侍郎以直谏迁学士承旨。武宗时为右散骑常侍,迁金紫光禄大夫,封河东郡开国公。咸通初年,以太子太保辞官。卒年八十八岁。
  柳公权一生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直言敢谏,文宗称其曰:"卿有诤臣风"。 他自幼聪明好学。年十二工于辞赋。成年后通经术,对《诗》、《书》、《左传》、《国语》、《庄子》尤其精通。"每释一义,必数百言。"又通音律,但不喜奏乐,曰:"闻之令人骄怠。" 柳公权 最为世人称道的是其书法。他初学王羲之,又加以变化,又学虞世南、颜真卿等人笔法,取其精华。行家评其书法为:"柳体学颜体而变宽博为紧峭,化凝重为犀利";"体势劲媚,正书及行,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盖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一家。"其楷书结构严谨,世称"颜筋柳骨",尤为文宗赏识,常与其谈对至深夜。当时公卿大臣家所用之墓碑,如不用 柳公权 手书视为不孝。附属国入朝送贡品时,常常另备货物换购柳体书法。其书法一直影响到后世,流传至今的大多是楷书碑刻。可确信为柳书真迹的不多。
  柳公权亦工诗,有出口成章之才,文宗称其"子建七步,尔乃三步焉。" 《全唐诗》有其存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另有《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等碑帖行世。
  柳公权家族人仕者甚多,其族孙柳璟为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乙巳科状元。

  韦 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桂林人)。字茂弘,生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己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人。考官:户部侍郎张弘靖。试题为《荐水诗》等。韦瓘十九岁应进士举,二十一岁状元及第。官授左拾遗,元和十五年(820)提为右补阙,充任史馆修撰,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当时卷入"牛李党争",与李德裕友善。李德裕任宰相,极少在家待客,唯韦瓘与其往来无间。后李德裕罢相,韦瓘于大和八年(834)被贬康州,后移明州长史。至会昌末年,任楚州刺史。大中二年(848)任桂林观察使,不久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到任后病故。韦瓘喜作诗,常有吟咏。《全唐诗》有其存诗一首,《全唐诗续拾》补收其诗两句。" 注:唐代有韦珩之弟亦名韦瓘,但二人只是同名。

  李顾行,籍贯、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庚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二人。考官:礼部侍郎崔枢。试题为:《洪钟待撞赋》和《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诗》。李顾行取状元后入仕。官至监察御史。《全唐文》存其《上元县开善寺修志公和尚堂石柱记》一文。

  李固言: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字仲枢,生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2),卒于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行九。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壬辰科状元及第。
  李固言生在农村。敦厚老实。元和六年入京参加进士科考试,住在表亲柳氏家中,表兄弟以其憨厚嘲弄他。当时,举子为求登科,有"行卷"之说,即将自己的佳作呈教于达官贵人,求他们赏识,提高声誉,以便中第。柳氏兄弟特意让李固言先拜官职低微的许孟容,许一时羞愧难当,言明情况,但见李固言性本质朴,便默写于心,第二年,恰值许孟容升兵部侍郎,出任主考官,即取李固言为状元。
  李固言任华州刺史时严惩奸吏,打击地方豪强。他处事认真不谋私利,不为亲友谋官。为政不计亲疏,主张任人唯贤。任河中节度使期间能革除弊政,后为太子少师、东都留守、太子太傅,终年七十八岁,赠太尉。
  李固言有口吃的毛病,平常不善言辞,然而每每议事论政则头头是道,一反常态,言辞清晰,很有条理。他文章很好,为官清正,屡有建树,出将入相,历任四朝,人才难得。
  李固言身处牛李两党争斗漩涡之中,牛党头面人物李宗闵、牛僧孺等大都是科举正途出身,对新进士特别重视,而李固言又是赵郡李姓的世家子弟,与李党代表人物李德裕同宗,因此,他既是牛党拉拢的对象,又是李党乐于接纳的对象。同时,当朝宦官专权。李固言既要明哲保身,又要与邪恶势力争夺,实属不易。

  尹 极:尹枢之弟,唐宪宗元和八年(813)癸巳科状元及第。《登科记考》卷十八载:"元和八年,进士三十人,尹极,状元。知贡举:中书舍人韦贯之。"《玉芝堂谈荟》载唐宋以来状元姓名,本科状元亦署为尹极,并说尹极为唐德宗贞元七年状元尹枢之弟。《文苑英华》载:本科听试诗题为《履春冰诗》。尹枢、尹极兄弟俩在二十二年中先后中状元,时人称"梧桐双风",他们的状元府第在阆中保宁镇,故以此街名"状元街",沿袭至今。因唐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其后世子孙为了纪念他们,在家乡建庙,取名解元寺,至今犹存。1951年至1992年在此处设立过解元乡,今已与二龙乡合并。  

  张又新:(约公元813年前后在世)字孔昭,深州陆泽人,张荐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应“宏辞”第一,又为京兆解头,元和九年(814)状元及第,时号为张三头。应辟为广陵从事。历左右补阙。谄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关十六子”之目。逢吉领山南节度,表为司马。逢吉败,坐贬江州刺史。后附李训,迁刑部郎中。训死,复贬申州刺史。终左司郎。初,又新志在得美妻,后娶杨虔州女,有德无才,殊怏怏。后过淮南李绅,筵上得一歌姬,与之偕老。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记一卷,及诗文等,《唐才子传》并行于世。

  郑 澥:字蕴山。籍贯及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丙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三人。考官:中书舍人李逢吉。郑澥出身寒微,取状元后入仕,历任山南东道掌书记、开州刺史、金部郎中等职。著有《凉国公平蔡录》一卷。

  独孤樟,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戊戌榜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二人,有李廓(宰相李程之子)等。考官:中书舍人庾承宣。试题为《玉声如乐诗》。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玉芝堂谈荟》作独孤梓。

  韦 谌: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后名损。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己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一人。考官:中书舍人庾承宣。试题为《王师如时雨赋》和《骐骥长鸣诗》。
取状元后入仕,官祠部员外郎。大中二年(848)为义武节度使。大中五年任武昌节度使。大中六年(852)代李景让节镇郓州。后不知所终。

  卢 储:江淮一带人氏。字号及生卒年不详。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庚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九人。考官:太常少卿李健。试题为《早春残雪诗》、《何论》。
卢储于元和十四年(819)入京,向尚书李翱投卷,求其荐举。李翱以礼相待,因有急事外出,便将其诗文置于案上。李翱长女刚刚十五岁,来此间偶阅卢卷,爱不释手,连阅数遍,对侍女说:此人必为状头。李翱刚巧回到室外,闻听此言深以为异。过了一会儿,便命下属到邮驿向卢储表明招婿之意,卢先是婉言谢绝,一个月后又应允。第二年果然取状头。遂即完婚。洞房之夜,卢储作《催妆诗》以抒情,诗云:"昔年将去玉京游,第一仙人许状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后来卢储为官,将迎夫人到任所,适逢园中有鲜花开,即兴题诗一首说:"芍药斩新栽,当庭数朵开。东风与拘束,留待细君来。" 《全唐诗》有其存诗二首。

  白敏中: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字用晦。生年不详,卒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壬寅科状元。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九人。考官:礼部侍郎王起。试题《木鸡赋》和《琢立诗》。
  父白季康为溧阳令。早丧,自幼受母教诲,应进士科时,为主考官王起赏识,欲取为状元,然而王起颇讨厌 白敏中 之好友、一同应考之贺拔惎。让人悄悄告诉白与贺绝交。白即予应允。恰巧这时贺来访,白避而不见,贺不言而去。白随之又连呼左右人等追回,以实情告知,并说:"即使不中第又怎么样,哪能为这件事断绝朋友交往!"两人痛饮而醉,同席而卧。王起得知,感叹道:"我辈只得 白敏中 ,今当更取贺拔惎矣。"最后取白敏中为第一,贺拔惎亦同登甲科。
  白敏中历官河东、郑滑、邠宁(今陕西彬县)三府节度掌书记。大和七年(833)服母葬,回下邽,会昌年初(841),为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为李德裕所荐,召充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后加学士承旨。唐武宗会昌四年(844)任兵部侍郎,会昌六年同平章事。大中二年(848)兼刑部尚书,又加右仆射,金紫光禄大夫、太清宫使等职。当时朝内牛、李党争日烈,白敏中为牛党要员,被李德裕斥为"以怨报德"。李贬岭南后,白敏中位极人臣,一时朝政拢于一身。大中五年(851)罢相,大中七年为成都尹。治理巴蜀五年,有政绩。大中十三年官拜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复辅朝政,懿宗即位(860)加封中书令,后病故。册赠太尉,议谥号时,博士曹邺指责其病不退职,恃恩居朝,又贬逐谏臣,遂谥丑。
  白敏中为白居易堂弟。词也类似白居易。有文名,工于书法。白居易墓碑即其所书。今《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郑 冠:籍贯及生卒年俱不详。唐穆宗长庆三年(823)癸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八人。考官:礼部侍郎王起。试题为《丽龟赋》等。同科有袁不约、李敬方等。取状元后入仕,大和二年(828)登军谋弘远、堪任将帅科(唐代考试科目之一)。后曾官户部郎中,不知所终。

  李 群:合肥(今安徽合肥)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卒年不详。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申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三人,其中有韩琮等。考官:中书舍人李宗闵。       
    李群早年与杨衡、符载、王简言等同隐于庐山,号称”山中四友”,有文名,为宰相李宗闵所知。李曾传言:”如主考,庐山四友当以到京先后次序取中。”后李宗闵任主考官,李群年方十八岁,独自一人离山。到京应试时,贡院已锁门,就捶门请求入院应考。李群容貌秀美,气质不凡,主司为之动容,便放其入考。一举夺魁。
  入仕后官授奉先县丞,至大和五年(831)任拾遗之职,后为户部员外郎。余事不详。

  柳 璟: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县西)人。字德辉。生年不详。约卒于武宗会昌五年(846)。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乙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杨嗣复。柳璟生于书香门第,其家多从事史学,其时多与蒋氏、沈氏家族参修国史实录,祖父柳芳尤以儒史擅长。柳璟中状元后又登博学宏词科甲等,小有名气,破格提为监察御史,官至吏部员外郎。唐文宗开成元年(836)为库部员外郎、翰林学士。文宗命其在其祖父所撰《永泰新谱》二十篇基础上取永泰之后事缀成十篇。开成五年(840)拜中书舍人。后因其子受贿事被牵连贬为信州司马,约在会昌末年,死于郴州刺史任上。柳璟博学能文,为人宽厚,喜称人之长,有君子之风。处事公允,任礼部侍郎时,两次主试,均取有真才实学之人。

  裴 俅:孟州济源(今河南济源)人。字冠识,一作冠仪,生卒年不详。唐敬宗宝历二年(826)丙午科状元。该科进士及第三十五人。考官:礼部侍郎杨嗣复。裴俅自幼与兄长裴俦、裴休苦读于济源别墅。取状元后入仕,官至谏议大夫。其父裴肃贞元年间官至常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因平定地方之事颇得德宗赏识。其兄裴休官至 礼部 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裴俅共三兄弟,他是老三。阿大裴俦也是进士,二兄裴休最出息,官大至宰相。裴俅亦高中状元。然而,民间这样评说裴家兄弟:俦不如俅,俅不如休。

  韦 筹:籍贯、生平俱不详。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戊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七人。有杜牧等。考官:礼部侍郎崔郾。试题为《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诗》等。取状元后入仕。宣宗时曾官博士之职,不显而终。善属文。《全唐文》存其《原仁论》、《文之章解》两篇。

  杜 陟: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大和五年(831)辛亥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有李远等人。考官:中书舍人贾餗。杜陟取状元后入仕,曾官度支郎、杭州刺史等职。余事不详。   

  李 珪:籍贯、字号、生平俱不详。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壬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其中有许浑。考官:礼部侍郎贾餗。试题为《君子之听音赋》。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李 余:成都(今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大和七年(833)癸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及第二十五人。考官:礼部侍郎贾餗。取状元后归省,友人贾岛、姚合、朱庆余等人赋诗话别。后不知所终。李余工乐府诗。《全唐诗》有其存诗二首。

  郑 确:籍贯、生平俱不详。唐文宗大和九年(835)乙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有贾驰等人。考官:工部侍郎崔郸。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注:郑确,有写作郑璀者。

  李 肱: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开成二年(837)丁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四十人,同榜有李商隐等。考官:礼部侍郎高锴。试题为《琴瑟合奏赋》和《霓裳羽衣曲诗》。高锴对李肱试卷极为欣赏,在其奏折中称李肱"最为迥书,更无其比,词韵既好,人才俱美。臣前后吟咏近三五十遍,虽使何逊复生,亦不能过……旧文亦好,人物奇绝……他日必为卿相。"此奏深合文宗之意,遂取为状头。入仕后精明强悍,后历任岳、齐二州刺史。以后并未受重用。李肱喜交名士,又能作画,与李商隐有交往。(见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四十韵》诗)。《全唐诗》载其《霓裳羽衣曲诗》等。

  裴思谦: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字自牧。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戊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四十人。考官:礼部侍郎高锴。试题为《太学创置石经诗》等。裴思谦与朝廷权臣观军容使仇士良勾结,以仇士良荐举信威逼高锴,高无奈,只得取裴思谦为状元。裴中状元后,周游狎妓,赋诗自夸,气盛一时。入仕后于大中年间(847一859)历节度判官,后迁左散骑常侍兼大理卿。乾符三年(876)由凉王傅分司授卫尉卿,至终。《全唐诗》存其《及第后宿平康里》一诗。诗曰:"银缸斜背解鸣珰,小语偷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染)桂枝香。"(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

  崔 囗:贝州安平(今河北境内)人。名待考,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己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同榜有温庭筠等。考官:中书舍人崔蠡。崔囗性慷慨好施,家资颇丰,久举不第,终有怨声。崔蠡居母丧,生活清苦,不肯受人资助,崔囗以宗室子弟登门求见,言愿以钱三百万济崔母丧事。崔蠡见素不相识,婉言谢绝。服丧完毕,重新担任主考官。崔囗知道,前往应试,即成状元。时人云:过去一向以为崔蠡办事公允,为何举崔囗为状无?崔蠡并不隐瞒,如实相告:崔囗原仅是进士及第,状元是我为报私恩所致。"于是大部分人无言而去。而温庭筠等罢举。见《开成五年病中书怀呈友人诗》注:"予去秋试京兆,荐名居其副。"又见《感旧陈情五十韵诗》注。

  李从实:籍贯、生平不详。唐文宗开成五年(84O)庚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一人。有喻免等人。考官:礼部侍郎李景让。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崔 岘:祖籍清河(今河北清河),字公升,生卒年不详。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同榜有薛逢等人。考官:礼部侍郎柳璟。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崔岘族孙崔胶为景福二年(893)状元。

  郑 颢: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后落籍河清(今河南孟津)。字养正,生年不详,卒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壬戌科状元及第。郑颢为唐宪宗宰相郑絪之孙。登第后任右拾遗,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宣宗三年(849)充翰林学士。宣宗为万寿公主招婿,宰相白敏中荐举郑颢,其时郑已赴婚楚州(今江苏淮安),将娶卢氏。已行至郑州,为白敏中所发堂帖追回,宣宗为其完婚,拜驸马都尉,又提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但郑又怀念卢氏女,深恨白敏中,后常于宣宗前告白的状。宣宗皆不以为然。郑颢后升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大中十三年(859)为检校礼部尚书,又任河南尹。大中十四年死于任上。郑颢善于选拔人才,于礼部任上,曾两主礼试,处事公允。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状元驸马。《全唐诗》有其存诗一首。(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 )

  卢 肇:字子发,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843)状元及第,且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咸通歙州刺史。有奇才,以文翰知名。精小学,工画札,尤善拨镫法。林蕴从之学书。肇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吾昔授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亡传、推、拖、捻、拽、是也。”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尝撰并正书唐定州文宣王庙记。《金石录、唐书·艺文志、木蕴拨镫法序、书史会要》。卢肇是宜春县文标乡人,他老家的具体所在地在今分宜的杨桥乡观光村(分宜在宁朝时才划原宜春县的文标等八乡立县)。现该村有状元桥,在暮云(木叶)坳还有卢肇的墓。肇生于唐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二月初三日。卢肇政事之余,勤于笔耕,一生著述很多,有《文标集》、《届堂龟鉴》、《卢子史录》、《逸史》、《愈风集》、《大统赋注》等等一百几十卷。卢的诗文,才智,特别是他的德行,《唐摭言》、《云溪友议》,著术中比较著名的是《汉堤诗》、《海潮赋》、《天河赋》。

  郑 言:字垂之。生卒年不详。唐武宗会昌四年(844)甲子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左仆射王起。入仕后为浙西观察使王式从事。大中年间入朝,先后任秘书郎、左拾遗、太常博士等职。至咸通六年(815)正月,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同年四月加礼部郎中、知制诰。咸通八年十一月转授工部侍郎,九年六月,以户部侍郎出翰林院。后不知所终。郑言善属文,有《平剡录》一卷,另与杨绍复、于珪(大中三年状元)等撰《续会要》四十卷,又工于书法,撰并书《唐文宣王新庙碑》。

  易 重: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字鼎臣。生卒年不详。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乙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七人。复试落第七人。考官:左谏议大夫陈商。该科榜发时张濆为状元,易重名列第二,进士及第二十七人。名士、举子皆以为此科取士不公,议论纷起。武宗即命翰林学士白敏中复试,结果张濆等七人被黜落,易重获第一。时人皆以为公允。由第二为第一,易重颇为得意,即作《寄宜阳兄弟》一诗。诗云:"六年雁序恨分离,诏下今朝遇己知。上国皇风初喜日,御阶恩渥属身时。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 易重善诗,尤工文,有佳作千余篇,名显一时,惜多已 散失。 《全唐诗》存其《寄宜阳兄弟》一首。

  狄慎思:年里、生平不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十六人。其中有薛能等人。考官:礼部侍郎陈商。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顾 标:年里、生平不详。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丁卯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魏扶。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卢 深:年里、生平不详。卒于唐懿宗咸通十年(870)。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戊辰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三人。考官:礼部侍郎封敖。取状元后入仕。咸通七年(866)三月,以起居郎入翰林院,为翰林学士。同年七月为兵部员外郎,十月上殿召对,获赐绯。咸通八年正月知制诰,八月召对获赐紫,十一月加封户部郎中知制诰。咸通九年十月,官拜中书舍人。十年十一月迁户部侍郎知制诰。同年十二月(约870年1月)病故于任上。赠户部尚书。

  于 珪:祖籍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后徙居河南洛阳,遂称河南人。字子光。生卒年不详。
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己巳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李褒。试题为《尧仁如天赋》等。
  于家为名门望族,世代为官,隋朝时即有人为官。先祖于志宁为唐开国功臣;曾祖于休烈为开元初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祖父于肃官至给事中。死后赠吏部侍郎;父于敖,进士出身,官赠礼部尚书;兄于球亦为进士;弟于瓖为大中七年。(853)状元;弟于琮大中十二年(858)进士拜驸马都尉,官至同平章事。兄弟四人皆登科入仕。于珪入仕官不显、名不扬而终。善属文,入史馆与杨绍复、郑言等撰《续会要》四十卷。

  张温琪:籍贯、生平俱不详。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庚午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 。其中有曹邺等人。考官:礼部侍郎裴休。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

  莫宣卿:(834~868),广东封州(今封开县)人。字仲节,号片玉。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农历八月十七日。约卒于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唐宣宗大中五年(851)钦点状元。
  莫宣卿为遗腹子,母亲梁氏因家境困难,改嫁开建县(今封开县南丰镇)莫及芝。莫宣卿七岁能诗。一次受群童欺侮他愤然在沙中写诗一:"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佑圣君。(前面句载《全唐诗》,后两句载《开建县志》)。莫宣卿稍大入乡校,就读于名师梁明甫。十二岁举秀才,后在麒麟山侧建一书屋,刻苦改读。诗《答问读书居》云:"书屋倚麒麟,不同牛马路。床头万卷书,溪上五龙渡。井汲冽寒泉,桂花香玉露。茅檐无外物,只见青云护。"(见《全唐诗》十七册)。
  唐宣宗大中五年,十七岁的莫宣卿廷试第一,钦点状元。有一首及第自咏云:"羽翼高飞到碧霄,鹏程万里岂知遥。才吞王母千年药,便夺龙头第一标。脚下云霞随地起,眼前尘土霎时销。万金书寄南归雁,三级天门已一跳。"莫宣卿中状元后,出任翰林院修撰,赐内阁中书大学士。
  莫宣卿思念生母,上表陈情,请求出任南方地方官。宣宗封其为台州别驾,莫宣卿离京时众官相送。同榜进士柳珪赠诗一首:《送莫仲节状元归省》。诗:"青驄聚送谪仙人,南国荣亲不及君。椰子味从今日近鹧鸪声向旧山闻。孤猿夜叫三湘月,匹马时侵五岭云。想到故乡应腊过,药囗犹有异花薰。"(见《全唐诗》十七册)。
  莫宣卿荣归故里,奉母携眷赴台州上任。不幸病逝于途中。安葬于封州文德乡锣鼓岗。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奏唐懿宗,敕封莫宣卿为正奏状元,谥孝肃。(注:莫宣卿与李郜为大中五年状元之说都有出处,未知孰是。)

  李 郜:年里、生平俱不详。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辛未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七人,又三人。其中有郑嵎等人。考官:礼部侍郎韦悫。其人史传无名,事迹失考。(注:莫宣卿与李郜为大中五年状元之说都有出处,未知孰是。)

  于 瓖:祖籍京兆高陵(今陕西高陵),后徙居河南洛阳,字匡德,生卒年不详。唐宣宗大中七年(853)癸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中书舍人崔瑶。中状元后,初官授校书郎。咸通五年(864)以兵部员外郎,后转吏部员外郎;咸通十年,出任湖南观察使。咸通十三年贬为袁州刺史,至终。于家为名门望族,世代为官。其兄于珪为大中三年(849)状元。于瓖好吟诗,常有唱和之作。大中年间,绵州刺史于兴宗赋诗寄朝中诸友,和者甚多,于瓖亦有和诗。《全唐诗》存其诗二首。

  颜 标:年里、生平俱不详。唐宣宗大中八年(854)甲戌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考官:礼部侍郎郑薰。颜标科考时,主考官误认其为颜真卿后人,当时藩镇割据,郑薰为了勉励忠烈,有意取颜标为状元,宣宗照准。至谢恩之日才知颜标出身贫寒,与鲁郡公颜真卿并无瓜葛。有人嘲讽道:"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颜标正史无传,事迹不可考。

  崔 鉶:唐宣宗大中十年(856年)状元,是知贡举郑颢委托员外郎崔雍于考场之外闭门确定的。科场违规。
 
QQ:447491958 Emal:4474919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