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历史广场 灯下杂谈 关于本站 激情留言        
相关文章
中国名称历史渊源
历史朝代名称的由来
中国各省名称由来及简称
中国地形图基本常识
历史上公主称号的由来
科举制度相关名词解释
状元榜眼探花称谓的由来
历代科举状元榜
古代人类的称谓
民间传统节日与风俗礼仪
您的位置:首页 >> 灯下杂谈 >> 兰台怀旧 >> 正文
 
状元、榜眼、探花称谓的由来?

  乡试、会试、殿试,举人、贡士、进士与解元、会元、状元等的古代科举制度的相关名称解释,请参见——古代科举制度相关名词解释,这里仅就状元、榜眼、探花的称谓是怎么来的?作如下一些补充:
 
  中国封建科举制度是从隋朝大业年间开始,进士一词始于隋炀帝之设进士科。
 
  到了唐代才有殿试,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
 
  唐代无榜眼,但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他们在曲江有盛大宴游活动,以最年少者为探花郎;原意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
 
  到了北宋,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礼部考试后,皇帝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级的考试,决定录取的名单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于是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琼林苑,故称琼林宴。殿试第一名称榜首即状元,第二、三名称榜眼。因为填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所以称作榜眼。
 
  到了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开始根据成绩高低,将进士分为三等,即一甲、二甲、三甲。即殿试第一等的称为“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等的称为“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等的称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二甲、三甲统称进士,一甲、二甲、三甲各取若干名。
 
  宋哲宗时,将进士分为经义、诗赋两科,分别举行考试,经义进士以经义定取舍,诗赋进士以诗赋定去留。
 
  到了南宋后期,第三名进士改称为探花,于是榜眼成为第二名的专名。从这以后,才正式将第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一甲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因此说,状元、榜眼、探花作为三鼎甲的三个专称,合成于南宋(南宋后期)。
 
  宋代的常科考试分为州府试、礼部试、殿试三级。州府试称解试,礼部试称省试,殿试带有复杂的性质。宋代在正科之外,还设立恩科。连续考十五场不中的,皇帝用“特恩”的办法,赐予本科出身。
 
  到了元、明、清,科举考试“殿试”的中榜者,一甲仅限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一甲的第二名叫榜眼,一甲的第三名叫探花。
 
  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三甲”,并不是指状元、榜眼、探花,而是殿试进士榜当中的第三等;二甲是殿试进士榜当中的第二等;一甲是殿试进士榜当中的第一等,前三名的狀元、榜眼、探花又如一鼎之三足,故合稱為“三鼎甲”,简称为鼎甲。

 

 

 

 

 

 

QQ:447491958 Emal:4474919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