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历史广场 灯下杂谈 关于本站 激情留言        
相关文章
元代状元名录简介
明代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
明代状元名录简介(1)
明代状元名录简介(2)
清代状元榜眼探花一览表
太平天国状元名录简介
历史上唯一女状元傅善祥
清代状元名录简介(1)
清代状元名录简介(2)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广场 >> 元明清 >> 正文
 
明代状元名录简介(2)

  林大钦:(1512~1545),字敬夫,号东莆。潮州潮安县金石镇人。幼家贫失怙,聪颖嗜学。嘉靖壬辰(1532)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与乡子弟讲贯六经,究性命之旨。嘉靖十九年(1540)母逝,因哀伤过度,大病一场。嘉靖二十四年(1545)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途中病卒,终年34岁。著有《东莆先生文集》。   

  韩应龙:(1498~1536),字汝化,号五云,浙江余姚县城江南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士兵年(1498),明嘉靖十二年(1533)中举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科状元,任讲官。时世宗严饬群臣,他上书劝帝应视群臣为手足腹心,以礼相待,朝臣也当互为一体,以国事为重,精诚相处,被采纳。一日,将上朝,端坐室中猝逝。

  茅 瓒:字见沧,浙江钱塘人。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三十年前后在世。嘉靖十七年(1538)举进士第一。累官至吏部左侍郎。瓒所为诗文,有《见沧文集》十五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沈 坤:宇伯载,号十洲,直隶太和(今安徽太和)人,祖籍休宁,后徙居此。其家虔信关帝,据说沈坤赴京会试前夕曾在家祈请关帝出示试题,适为其一来访之友偷偷看见,便借机捉弄沈坤,随即胡乱偷拟了七道题,趁沈坤不注意,放置于关帝像前的香案下。次日沈坤又来焚香,一眼看见,如获至宝,以为关帝爷真的显灵了,回家即依题拟稿,背得滥熟。及入考场,试题竟然与此巧合。捉弄他的朋友也与他一同参加了此科考试,在捉弄别人的时候,他万万没有想到老天也在捉弄他,他把当时自做聪明胡乱拟编的七道题忘得一干二净,结果沈坤会试中试,自己却名落孙山。廷试以"郊庙之制"为题,沈坤应对措辞周详典雅,博得嘉靖皇帝的欢心,被擢为状元,时为嘉靖二十年(1541),沈坤年34岁。始授官翰林院修撰,升右春坊右谕德,嘉靖三十三年(1554)以右庶子兼署翰林院事,嘉靖三十五年(1556)升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次年其父病故,丁忧回籍,嘉靖三十八年,三年眼阙之期届满,忽因一案而受牵连,被逮下狱,后不知所终。

  秦鸣雷:(1518—1593),字子豫,号华峰, 浙江临海城关(亦作天台)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参修《国史》、《会典》。四十四年,主会试,取陈有年、王一鹗、王锡爵等,以后皆成名公卿。四十五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总校《 永乐大典 》,教习庶吉士。后辞官归。隆庆五年(1571),起为南京礼部右侍郎,进尚书。后上疏乞休归家。家居二十余年,与应大猷、何宽、金立敬、王宗沐等为诗酒交,并遍游吴越名胜山水。万历二十一年(1593)卒,年七十六岁。墓在临海东乡两头门。著有《倚云楼稿》、《谈资》,及传奇《清风亭》等。

  李春芳:字子实,号石麓,江苏兴化人。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四十年前后在世,年七十五岁。嘉靖二十六年(1547)擢进士第一。以修撰超授翰林学士。累官礼部尚书。参预机务。性恭谨,治谕平恕,时人比之—李时。才虽不及,清廉过之。隆庆初(公元一五六七年)拜首辅。旋进吏部尚书。卒,谥文定。春芳与严讷、郭朴、袁炜同有“青词宰相”之目。著有《贻安堂集》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唐汝楫:字思济,自号小渔, 浙江兰溪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前后在世。嘉靖二十九年(1550)以附严嵩得登进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论德。后坐嵩党免官。汝楫著有《小渔遗稿》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陈 谨:福建闽县(今福建神州)人,字德言,号环江。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卒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状元。

  诸大绶,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 浙江山阴人诸大绶一举夺魁,成为丙辰文科状元。诸大绶,字端甫,号南明,山阴(今浙江绍兴)漓渚人。为官时,曾侍穆宗日讲6年,深得信任。据志书记载,大绶“立朝不激不随,有公辅之望”。为人耿直,体贴民情,尊重乡贤,曾与京中绍兴籍官员通力协作,拯救徐渭出狱,免遭杀戮。大绶卒后,皇上赠吏部尚书,谥文懿。徐渭闻之,泣不成声,即撰写《哀诸尚书辞》一文,赞慕他的为人。据《嘉庆山阴县志》载:“诸大绶墓在城西南三十里漓渚宝寿山九板桥。”

  丁士美:淮安清河(今江苏淮阴)人,字邦彦,号后溪。生于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卒于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科状元。

  申时行:(1535~1614),榜姓徐,字汝默,号瑶泉,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四年,卒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年八十岁。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第一,授修撰。历左庶子,掌翰林院事。以文字受知张居正。万历中,累官吏部尚书,继张四维为首相,政务宽大,世称长者。然专承上意,不能建树。内阁疏请建储,首列时行名,时行方在告,又密疏否认。言官乃劾其巧避首事,排陷同官,求罢官。卒,谥文定。时行所著诗文,有《赐闲堂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范应期: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市)人,字伯祯,号屏麓。生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1594)。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科状元。

  罗万化:(1536~1594),字一甫,号康洲,明代上虞东关罗村(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6岁就乡塾,旁楼勿倾,万化不为所动。穆宗隆庆二年(1568)戊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读。为人耿直,因不屑奉迎权臣张居正,又拒应江陵招,任主试时不允江陵为其子请试题,致多年不得升迁。居正卒,江陵败,才升任国子祭酒、南京礼部侍郎。后父亡丁忧回乡,赈灾救民,丧服满期任南京吏部侍郎,升礼部尚书、国史馆副总裁。由于不满朝政,十上奏章始允告老还乡,行至宝应卒。皇上闻之震悼,辍朝遣官谕祭二坛,赠太子少保,谥文懿崇祀之。


  张元忭:(1538~1588),字子盖,别号阳和,其先蜀(今四川绵竹)人,徒家山阴(今浙江绍兴)。隆庆五年(1571)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中为左谕德兼侍读。善属文,工书,尝撰并书李元昭岣喽山房记。卒年五十一。《珊瑚网、李氏续藏书》

  孙继皋:直隶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字以德,号柏潭。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甲戌科状元。

  沈懋学:(?~1596),字君典, 安徽宣城人。生年不详,卒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万历五年(1577)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值张居正父丧夺情,与吴中行、赵用贤谋各上书。中行、用贤皆受杖去国,而懋学疏为人所持不果进,乃贻居正子嗣修书;又与工部尚书李幼滋书以争之。幼滋复书谓懋学所言为宋人腐语,居正不奔丧,得圣贤中道。懋学遂引疾归。卒,追谥文节。懋学作有《颊居遗稿》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张懋修:字子枢(一云斗枢),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万历八年(1580)庚辰科中状元。张懋修出身名门,是一代改革名相张居正的第三个儿子。他虽生在相家,却无纨绔子弟之习,自幼积习好古,清约如寒素,并于1580年(万历八年)庚辰科以关节获中状元,时年26岁。在他中状元前,其二哥于1577年(万历五年)以关节中榜眼,父亲张居正高居相位,大行改革之风,深得朝廷器重,张家一门可谓风光无限。1582年(万历十年)张居正辞世,因改革而触及自身利益的大官僚地主便马上群起攻讦,万历帝也翻脸视“恩相”为仇敌,张家全家被抄,子弟全部削职成罪人,懋修中状元刚两年也未能幸免。悲愤至极,投井未死,又绝食数日仍未死,后被谪戌烟瘴之地。而其大哥敬修则自缢而死。由于明朝江河日下,有志之士又怀念居正的改革,1622年(天启二年)张居正一案被昭雪,懋修得以放还,其时已68岁高龄,大好晚光也无情逝去。1634年(崇祯七年)卒于家中。懋修在兄弟六人中文才最为出众,著有《墨卿谈乘》十四卷,分天地、经书、史集、人物、议论、禅玄、文诗、杂俎、字画、器物、草木、虫鱼等,当时即有刻本。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懋修特殊的命运,其身世随时势而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虽高中状元而无法施展才华。家父虽冤案昭雪,张家又被朝廷重用,而他本人的一生则完全是一场悲剧。

  朱国祚:(1559~1624),字兆隆,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熹宗(一六二一―一六二七)时仕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谥文恪。为文醇雅宏畅,书法犹劲。卒年六十六。《槜李往哲续编》

  唐文献:字元徽,南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前后在世。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第一,授修撰。出赵用贤门,以名节相矜许,后在官果能不负所言。官至礼部右侍郎,掌翰林院事。卒,谥文恪。文献著有《占星堂集》十五卷,《四库总目》相传文献未第时,曾见奎宿于其堂上,因以占星名其堂。

  焦 竑:(1540~1620年),江苏江宁人,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祖籍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万历17年(1589年)会试北京,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皇长子侍读等职。他博览群书、严谨治学,尤精于文史、哲学,为明代晚期著名思想家、藏书家、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著作家焦竑,一生执著于学问的探求,笔耕不辍,著述甚丰。

  翁正春:(1553~1626年),字兆震,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明万历七年(1579年)举人,任延平府教授,转龙溪教谕。万历二十年(1592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历春坊中允,主顺天乡试,进庶子,擢少詹事兼侍读学士。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知贡举,升礼部左侍郎,主持部事,充日讲官。上“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下,重贤才,慎财用,惜民命,重边防”八箴,皇帝不予采纳。又上疏议科场舞弊,反被劾徇私,奏请辞职,不许。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改吏部左侍郎,詹事府日讲官。再以母老侍养告归。天启元年(1621年)起为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实录副总裁。天启四年(1624年),左副都御史杨涟疏劾魏忠贤,正春亦上疏揭发,被诘责,遭魏忠贤报复,再次疏请辞归,获准,加太子少保,赐传车回里。卒谥“文简”。有《南宫奏疏》及《青阳集》传世。

  朱之蕃:(?~1624),明代大臣、书画家。字元升,一作元介,号兰隅。先祖世居茌平(今山东荏平),后附南京锦衣卫,之蕃复隶籍茌平。万历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谕德、庶子、少詹事,进为礼部侍郎,改吏部。万历三十三年(1605)奉命出使朝鲜,与其国才士互相辩难,赋诗赠答,应对如流,且语言得体,不辱使命。以老母去世服丧,不复出仕,朝廷屡召,皆辞。
  天启四年(1624)辞世,享年69岁。卒赠礼部尚书。之蕃工绘画,竹石兼东坡神韵,山水酷似米芾等大家。又工书法,真、行书师法赵孟頫得颜真卿、文征明笔意,日可写万字。在他出使朝鲜期间,朝鲜人以人参、貂皮为礼品,请他作画写字。他将所获得的礼品,尽行出售,另买书画、古器以归,其收藏极为丰富。他于泰昌元年(1620)所作《君子林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著有《使朝鲜稿》4卷、《纪胜诗》1卷、《落花诗》1卷、《南还杂著》1卷等。

  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明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赵秉忠25岁时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后因秉性刚直,被削职还乡。

  张以诚:字君一, 直隶青浦(今上海青浦)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廷对第一人,授翰林修撰,官至右谕德。文章宗苏轼,诗拟孟浩然,小楷规模王献之,清劲有法。《松江志》

  杨守勤:浙江慈溪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杨守勤上京赶考,高中状元,村人闻讯,不胜心喜,挨家挨户悬挂红灯笼,张贴喜联,燃放鞭炮,热闹非凡,后来留京任职,仍与长濂乡亲联系不断。明朝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宁波士人杨守勤远游到长濂村鞍山书院,看到这里景色秀丽,便留在书院执教讲学。

  黄士俊:(1583~?),广东>顺德人,福建莆田黄岸裔孙万历进士。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嵛。万历丁未(1607),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任修撰。历官宫谕少詹,升礼部侍郎,晋礼部尚书。崇祯九年(1636年)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行相事)。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一年罢相。后相永明王,年过九十,不能决事,辞职归乡,卒于家,谥文裕。

  韩 敬: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字简与,一定求仲,号止修。生于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卒年不详。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辰科状元 。(注: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科举会试,同考官汤宾尹在考场中公开搜寻其门生韩敬等人的试卷,并录取韩敬为状元。此事后被御史揭发,结果汤宾尹被革职,韩敬被剥夺状元头衔。)

  周延儒:字玉绳,号挹斋,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直隶宜兴(今江苏常州宜兴宜城镇)人。周延儒少时聪明绝顶,很有文名,万历四十一年(1613)20岁时连中会元、状元。曾任少詹事出掌南京翰林院、礼部右侍郎,深得崇祯帝器重。崇祯二年(1629年)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宰相),次年为首辅。遭排挤后崇祯十四年复为首辅,加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崇祯十六年因朝庭党争被勒令自尽。


  钱士升:(1575~1652),字抑之,号御冷,晚号塞庵,明浙江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殿试第一(即状元),授翰林修撰,魏大中、赵南星被难,并为营护。崇桢中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庄烈帝操切,温体仁以刻薄佐之,士升因撰简虚平四箴以献,大指讥切时政,以此失帝意,引罪乞休。有“周星揆”、“南宋书”、“明表忠记”、“逊国遗书”。

  庄际昌:初名梦岳,应试时改名际昌,字景说,号羹若,又号羹元。祖籍福建永春,世居晋江。明万历五年(1577年)生于晋江青阳。浙江安察司佥事用宾曾孙。万历>四十三年,由永春县学推荐参加乡试,中举人第九名;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会试、殿试皆第一。天启元年(1621年),庄际昌补授翰林院修撰,召入京编修国史。崇祯元年(1628年),庄际昌起用为右谕德,赴任中又晋升为左春坊庶子。庄际昌去世后,邑人特在泉州城府学西侧建造“庄羹若祠”,以为纪念,祠今尚在。知书达理 为官清明兴建公益引掖后生

  文震孟:(1574~1636),字文起,别号湛持。 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状元。 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徵明曾孙。生而奇伟,遐稜上指,目光射人,与世所传文信国像无异。年五十始成进士,为熹宗改元岁,廷对大魁天下。崇祯初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卒年六十三,谥文肃。书迹遍天下,一时碑版署额与徵明埒。《文氏族谱、明史》。

  余 煌:字武贞,浙江会稽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与修《三朝要典》。崇祯时,以内艰归。服阕,起左中允,历左谕德、右庶子,充经筵讲官。给事中韩源劾礼部侍郎吴士元、御史华琪芳及煌皆与修《要典》,宜斥,帝置不问。煌疏辩,帝复温旨慰谕之。户部崇尚书程国祥请借京城房租,煌争,乞假归。遂丁外艰。服除,久不起。鲁王监国绍兴,起礼部右侍郎,再起户部尚书,皆不就。明年以武将横甚,拜煌兵部尚书,始受命。时诸臣竞营高爵,请乞无厌。煌上言:“今国势愈危,朝政愈纷,尺土未复,战守无资。诸臣请祭,则当思先帝烝尝未备;请葬,则当思先帝山陵未营;请封,则当思先帝宗庙未享;请廕,则当思先帝子孙未保;请谥,则当思先帝光烈未昭。”时以为名言。大清兵过江,王航海遁。六月二日,煌赴水,舟人拯起之。居二日,复投深处,乃死。

  刘若宰:(1595~1640),字胤平,号退斋,直隶怀宁(今安徽怀宁)人,一作潜山(今江苏潜山)人,明崇祯元年(1628)文科状元、书画家。刘若宰出生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他常向朝廷举荐智勇忠贞的人才,明末名将史可法由安池道监军升为安徽巡抚,就是因为他的举荐。崇祯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他因积劳成疾辞世。死后追赠"詹事",赐祭葬,荫子,后因子馀王慧 仕,加赠太仆太卿。旧时县学宫(今安庆市)前建有状元坊,刘若宰在安庆的府邸称"状元府",今安庆状元府宾馆得名于此。

  陈于泰:直隶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字大来,生卒年不详。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状元。陈于泰少时聪明,倜傥不群,胸有大志,15岁时便精通经史。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考中状元 之后,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朋党之争中,因姻亲周延儒遭人弹劾,受牵连被革去官职。明灭亡后,回乡卧复壁中,不再外出。清世祖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去世。

  刘理顺:(1582~1644),字复礼,号湛六。原籍山西,祖迁河南杞县。刘出生1个月丧父,随母亲长大成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考中河南乡试丙午科举人。其后27年间,连续9次参加进士考落榜,贫病交困,仍砺志苦学,不作伪诈,不随流俗,因此被乡邻讥之为迂阔,不通世故。杞县何寨豪富何登云见刘志向不凡,勉励他坚持学习,并资助他读书及生活费用29年。
  崇祯七年(1634)甲戌科,他第十次赴京应试,文中所论皆治国安民之良策,主考官却不解其意,将其列入下等(第二百七十三名)。崇祯帝复查考试卷时,对他的论断和忧国忧民之心十分赞赏,遂亲自批准他为第一名状元,封为翰林院修撰,负责《起居注》,管理六曹奏章,纂修《明会要》。时,刘已52岁,获此殊荣,众人纷纷恭贺。刘决心勤奋供职,报答崇祯帝的知遇之恩,他历任南京司业、右谕德、经筵讲官,为皇帝讲述儒家安民治国之道,所言多被采纳。
  刘兼任东宫讲官时,皇帝又加封他侍读、侍讲之职,对他十分器重。时兵部尚书杨嗣昌之父病故,按当时礼俗,杨应停职守丧,但杨眷恋名利,出任督师征剿李自成起义军。刘弹劾他“夺情非礼”,又说他“如战不胜,则进退失据”。扬因此怀恨在心。唆使刘之上司将刘罢官。后来皇帝思念刘之忠勤,再次起用他主讲经筵,兼知制诰。他秉笔直书,在其撰著中,对忠良之臣大加颂扬,满朝文武都以能得到他的赞誉为荣,以“此鼎元刘公之笔”相诩。按明制,任修撰9年即应提升职务,而刘因不肯贿赂权贵,延至10年才升任左春坊左中允。时李自成在中原屡败官军,诸将帅争相贿赂上司,掩饰败绩,逃避罪责,刘对此忧心忡忡。李自成围汴,刘陈述防御之策,被当权者斥为庸论,不予采纳。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陷京师,刘与妻妾家仆12人投缳俱死。义军将军李岩系刘的同乡,至刘宅欲加保护,见刘等已死,遂令军士守护,禁止抢掠,叹息而去。
   刘死后,南明王朝赐谥号文正,追封为詹事;清顺治四年(1647)家人迎其棺尺归杞;顺治十年(1653)清王朝追赐谥号文烈,遣使臣来杞安葬、致祭,祀于杞县乡贤祠、忠义孝悌祠;康熙二十五年(1686)为其建专祠于县城大西关官道北侧,赐祭田70亩,永免赋役;后又祀于五状元祠,位列第五。著有《文集》十二卷,由其长子孙刘菖石刊行。

  刘同升:(1587~1646),字晋卿,江西吉水人。明崇祯十年(1637)丁丑科状元。明朝廷灭亡后,投靠唐王,举起抗清大旗,从赣州起兵,收复吉安、临江等地,兵败猝死。著有《明名臣传》、《明文选》、《金石宝鉴录》等。“玉茗堂”建在临川城内的香楠峰下,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进行戏曲艺术创作和演出活动的场所。

  魏藻德:明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1605~1644)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字师令(一作恩令),号清躬。崇祯十三年(1640)状元,擅长辞令,有辩才,且深通崇祯的谋略,故总能迎合崇祯的心思,官至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崇祯末年,在李自成步步逼近北京的情况下,崇祯急于筹集军饷,命官员捐款"助饷",魏藻德为保住其家财,率先表示家无余财,反对崇祯征饷,征饷之事未见其成果变草草了事
  崇祯十七年,在北京城内外交困之时,魏藻德临危受命,成为内阁首辅,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崇祯问他有何对策,一向口若悬河的他选择了闭口不言,崇祯再问,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垂头不答。
  三天后,北京陷落,崇祯自缢,明朝覆亡。魏藻德躲在家里静静的等待着未来的日子,这个尚未到不惑之年的年轻首辅相信他还有还长的路走,凭借他的才高八斗,口若悬河,李自成的大顺朝一定会爱惜他不世出的才能,东山再起,出将入相。可惜李自成根本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入城后,大将刘宗敏 即刻抓捕魏藻德等重臣入狱,要求只有一个,跟崇祯当时的要求一样,捐款助饷。魏藻德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几万两白银,继续用刑,魏藻德曾在狱中呼喊,之前没有为主尽忠报效,有今日,悔之晚矣!五天五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随即被处死,悔之晚矣!

  杨廷鉴:明朝最后一个状元,直隶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字冰如,号靖山。生卒年不详。明明思宗崇祯十六年(1643)癸未科状元。
 
QQ:447491958 Emal:4474919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