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元618~907年,共290年)。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的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它高度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令人瞩目的一大世界先进强国。唐朝共传22帝,其中病死的12帝;内争中被毒杀的3帝;被杀的2帝;政变中惊死的1帝;被废后病死的2帝;后事不明的1帝;被软禁而死的1帝。 |
|
唐高祖李渊(公元566~635年),字叔德。隋朝太原留守,反隋攻入长安,隋炀帝在扬州被宇文化及杀死后,他在长安自立为帝。在位9年,被迫禅位于唐太宗李世民,后病死,终年70岁,葬于献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43里的唐朱村)。
唐高祖李渊,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人,一说是是陇西狄道人,又说是钜鹿郡人。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炳为北周安州总官,封唐国公。李渊七岁即袭爵为唐国公。公元617年,李渊任隋朝太原留守。
李渊元配妻子是隋朝贵族窦毅之女,共生四子分别为建成、世民、玄霸、元吉。玄霸16岁早夭。此时隋政权在农民大起义的猛烈打击下,已经土崩瓦解。李渊在次子李世民和部下刘文静等人怂勇下,于公元617年在晋阳举兵反隋。同年11月攻占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以号召天下。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在扬州被宇文化及所杀。李渊于同年5月废杨侑,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唐,建年号为“武德”,定都长安。
在公元618~628年的十年期间,李渊父子消灭了各派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宏伟事业。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六月,李世民攻打据有今甘肃兰州等地的薛举、薛仁果父子,九月薛举死,十一月俘杀薛仁果,平定了西北广大地区。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以反间计,使李轨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从而俘杀了李轨,平定了河西走廊。同年刘武周、宋金刚勾结突厥,不久为突厥所杀。当时黄河流域形成夏政权窦建德、郑政权王世充与唐朝鼎足之势。李渊派世民东征王世充,郑夏联盟对抗。武德四年,李世民俘杀窦建德。促使王世充降唐。武德六年,太子李建成俘斩刘黑达,平定了河北地。武德七年,高开道为其部下张金树所杀。张金树降唐。 |
李渊爱好酒色,昏溃无能,既无创业的志向,也无创业的才干。从太原起兵至建立唐朝,平定全国,主要依靠次子李世民的谋略和征战。他称帝后,重用佞臣,猜忌功臣。原隋朝晋阳宫副监裴寂,在晋阳时就与李渊是酒肉朋友。他私送宫女给李渊,又常与李渊昼夜赌博饮酒,荒淫无度。晋阳起兵时,裴寂又送五百宫女给李渊,让他带着行军。李渊称帝后,认为悲寂功劳最大,授其高官厚禄,引为亲信。原晋阳令刘文静,和李世民一起策动起兵,南征北战,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却受到了李渊的疑忌,被加上谋反的罪名冤杀。 |
李渊长子李建成,和他一样爱好酒色,亲近赌徒、恶霸,李渊却因他是长子而立为太子。对于次子秦王李世民,李渊见他的威望日益高涨,则更为疑忌。加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二人曲意事奉李渊的妃嫔,于是妃嫔在李渊面前多说建成元吉的好话,却贬低李世民。使李渊渐渐疏远世民,亲近建成元吉。并默许李建成等人打击谋害他,只是因战争未止,还须借重李世民,才没有最后下决心除去他。有一次,李渊相信了李建成、李渊的宠妃张婕妤和尹德妃诬告李世民有夺位言论的谗言,马上召李世民来训斥说:“天子是上天指定的,并非你耍点手段所能当上的,我还没有死,你何必如此心急啊!”李世民再三辩白,李渊就是不相信,还拍着桌子大骂。这时,使者来报突厥入侵,李渊又马上转怒为笑说:“算了,还是商量一下怎么样对付突厥吧”。 |
有一次,太子李建成约李世民夜宴,李世民饮酒未尽而倒地。淮安王李神通正好在场,将李世民扶回秦王府,李世民咯血数升,连忙请医报药,才慢慢地恢复过来。李渊听说后,去看望李世民。李渊说:“你们兄弟间不和,同在京师,积怨且深,你还是前往洛阳,为父划陕西以东归你主管,你可以建天子旌旗。”李建成和李元吉得知后和谋道:“秦王若去洛阳,将会摆脱控制,不如留他在长安,只不过是一个匹夫罢了,取之易矣!”为此令人奏闻高祖,说是秦王府的人听到去洛阳,无不喜跃。恐怕以后不会回长安了。李渊听后中止了此事。 |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并派尉迟敬德带兵进宫。这时李渊正和妃子、大臣在宫苑湖里泛舟游玩,尉迟敬德禀告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护驾。”李渊大吃一惊,忙问:“太子和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回答说:“已被秦王处死”。李渊十分难受,命令登岸,问左右该怎么办。一旁的宰相萧禹顺水推舟说:“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现在既然没有了建成,元吉,就该立秦王为太子。”尉迟敬德紧接着说:“外面尚未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接受秦王节制。”李渊只好依言降旨。三天后,李渊正式立李世民为太子,执掌国政。 |
有的学者对玄武门之变持不同的看法,认为李渊并非昏溃之辈,李建成也并非怙恶不悛之徒。李世民和李建成之争,属于封建皇子间为夺取嗣位而进行的相互残杀。同年8月甲子日,李世民逼李渊禅位,由他即位称帝,尊李渊为太上皇。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公元635年10月,李渊病死。死后的庙号为高祖。 |
|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唐高祖李渊次子。杀太子李建成后,逼高祖禅位给他。在位23年,患痢疾而死,终年51岁,葬于昭陵(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50里的九宗山)。
李世民,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为唐高祖李渊次子,李渊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济世安民的人物,于是便给他取名为世民。隋炀帝在位期间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各地反隋斗争此起彼伏。公元617年,李世民见时机成熟,便和刘文静等人策动李渊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唐朝建立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任尚书令。面对群雄割据的局面,李世民领兵南征北战,先后消灭了薛仁果、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全国,是唐朝的实际开创者。
李世民非但功冠天下,而且网罗了一大批人才,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徐世积,李靖等名将,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这使他能和太子李建成展开争夺皇位的激烈斗争。李建成具有太子的合法身份,得到一大批皇亲国戚的支持。他长期留守关中,在京城长安有着坚实的基础,连宫廷的禁卫军也在他控制之下。高祖中意于他,高祖宠妃张婕妤和尹德妃也与他关系密切。他利用这些优势,屡次想除掉李世民,以便顺利地继承帝位。有一天晚上,他请李世民到府中饮酒,在酒中下了毒药。李世民不防,端杯饮下,忽觉肚腹绞痛。他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正好在场,将他背回西宫。他一阵呕吐,吐出许多血,这才知是李建成下的毒。他连忙请医服药,总算慢慢地恢复了过来。 |
此后,李建成联合四弟齐王李元吉,加紧了除去李世民的活动。他以重金暗中收买秦王府的尉迟敬德等将领,遭到了拒绝。他又怂勇高祖将李世民的心腹谋士陆续调离秦王府。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五月,突厥进犯中原,李建成乘机上奏高祖,让李元吉任主帅前去抵敌,高祖应允。李元吉提出要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三员猛将归他指挥,并调秦王府的精兵充实自己的部队,企图借此削夺李世民的兵权,然后将李世民杀掉。李世民面临危局,和妻舅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商量对策。两人力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犹豫说:“兄弟互相残杀,总不太好,不如等他们先动手,我们再回击。”两人急了,说如果再不动手,他们不愿留着白白送死。李世民这才定了先下手的决心。 |
公元626年6月3日,李世民上朝向高祖揭露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罪行,说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与张捷妤,尹德妃关系暖昧。这触到了高祖的痛处,大惊说:“他们竟敢干这样的事?”李世民紧接着说:“他们还几次企图加害于我,如果不是为儿处处防备,早就见不到父皇了!”边说边哭。高祖感到事关重大,要他们兄弟三人明天一早上朝,当面对质,以便弄清事实后处理。 |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亲自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周围。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原是李建成的心腹,这时已经被李世民派人用重金收买。张婕妤听到风声,急忙差人告诉李建成。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李元吉说:“我们赶紧布置兵马,称病不去上朝,观察一下再说。”李建成说:“不怕,宫内有张,尹两妃作内应,宫外有我的军队守御玄武门,他李世民能把我怎样。”要李元吉和他一起上朝。部下也劝李建成带着卫队上朝,以防不测,他拒绝,仍和李元吉骑马进入玄武门。 |
他们二人骑马来到临河殿时,忽觉气氛异常,就急忙拨转马头往回跑,忽然有人喊道:“太子殿下,齐王为何不去上朝?”李元吉回头一看是李世民,连忙取弓连射三箭而不中,李世民一箭将李建成射下马来,当即死去,李元吉仓皇朝西奔逃,迎面撞见了尉迟敬德率领七十多名骑兵杀来,又掉转马头往回跑,一阵乱箭射来,他滚下马鞍,钻时了树林,却正巧遇见李世民。两人搏斗,李元吉骑在李世民身上,夺下弓,扼住了李世民的喉头,在这危急关头,李元吉忽见尉迟敬德驰马赶到,又拔腿就逃,却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 |
东宫和齐王府的将士得知玄武门出事,立即出动两万多人猛攻秦王府。李世民一面指挥部下抵挡,一面派尉迟敬德带兵进宫。这时,高祖正和妃子、大臣在宫苑湖里泛舟游玩。见尉迟敬德带兵而来大吃一惊。尉迟敬德禀告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护驾。”高祖忙问:“太子和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回答说:“已经被秦王处死。”高祖十分难受,命令登岸,问左右该怎么办。一旁的宰相萧禹顺水推舟说:“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现在既然没有了建成,元吉,就该立秦王为太子。”尉迟敬德紧接着说:“外面尚未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接受秦王节制。”高祖只好依言降旨。三天后,高祖正式立李世民为太子,执掌国事。这件事史称“玄武门之变”。有的学者对玄武门之变持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李渊并非昏庸无能之辈,李建成也并非怙恶不悛之徒。李世民和李建成之争,属于封建皇子间为夺取嗣位而进行的相互残杀。对于一些文学作品在玄武门之变中贬低李渊,李建成和抬高李世民的倾向表示异议。 |
公元626年8月甲子日,李世民逼迫高祖让位,由他即位称帝,是为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 太宗即位后,成为历代帝王中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
一、善于纳谏,也就善于听取臣下的不同意见,明辩是非,然后采纳正确的意见。 |
唐太宗曾经对大臣萧禹说:“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得到好弓几十张,自以为再不会有更好的弓了,近来拿给工匠看,工匠说都不是好弓。我问是什么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自然脉理都斜,弓虽然硬,发箭却不能直。我才知道以往的鉴别不够精确。我以弓箭定天下,尚且不能真正识别弓箭的优劣,何况天下的事我怎么能都懂得。” |
有一次,他问魏征:“君王怎样才算明智,怎样才算昏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十分赞同,于是,鼓励大小官员都可以积极进谏。 |
公元630年,李世民下令修复洛阳宫,以备他去游玩。给事中张玄素劝谏说:“如今战争刚结束,社会还未恢复元气,陛下却先下令修缮洛阳宫,如果不停止,一定会遭致隋炀帝、夏桀、商纣王一样的下场。”李世民听了这一席意见,下令停止修复洛阳宫,并且赏赐了张玄素。 |
谏臣中最突出的是魏征,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坚持真理。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征却扣住了这道诏书不发,太宗连催几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来魏征训斥他大胆抗旨。魏征镇静地说:“臣听说竭泽而渔,就无鱼可捕了。陛下将不满18岁但身强力壮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再到哪里去征兵呢,再说,国家的赋税让谁来负担呢,并且陛下以前宣布18岁以上的男子才征,现在的诏书一下,你不是失言于天下吗?”李世民听了,哑口无言,良久,才承认自己错了,撤销了这道诏书,还提升魏征为太子太师。 |
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即雀鹰,比鹰小,可帮助打猎),见魏征进来,怕他责怪,忙将它藏在怀中,魏征装作没看见,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小鹞已经闷死了。 |
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当面顶撞我,使我难堪。”长孙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礼服再进来,向李世民道贺道:“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进谏,魏征敢于当面顶撞陛下,说明陛下是对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李世民听了皇后委婉的批评和规劝,努气顿消,清醒地认识到虚心纳谏对于天下兴亡的重要性。 贞观中期以后出现了盛世,大臣都极力歌颂李世民,只有魏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给李世民指出了10个缺点,要他警惕。李世民就郑重地将它抄在屏风上,以便早晚阅读,引为戒鉴。公元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
二、知人善用,惟才是举。 |
太宗在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基础上,尽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形成一个团结,坚强的统治核心。他要大臣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回答说:“不是臣不留意,实在是当今没有奇才。”李世民很不以为然地说:“用人如有器物,要各取所长。古时候有过太平盛世,难道那时候的贤才都是从别的时代借来的吗,是你自己不能识人,怎能断定今世没有奇才。” 他反对靠亲戚关系和论资排辈。他常对臣下说:“君主一定要大公无私,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官员不论大小,都应当选用贤才,不应该以关系的远近,资格的高低来决定官职的大小。”公元627年,李世民论功行赏,把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5人评为一等功臣,李世民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不服,争辩说:“太原起兵时,臣第一个响应,多年来赴汤蹈火,不辞辛劳。房,杜二人不过舞文弄墨,从没有打过仗,现在却评得功大于我,官高于我,实不公平。”李世民回答说,叔父是国家的至亲,我怎么不信任呢,但是,治理国家不能以私废公。李神通无言可答。 |
李世民甚至从敌对营垒的人中取得了许多人才。他最倚重的猛将尉迟敬德,原来是他的敌人刘武周手下的偏将,刘武周被李世民战败,尉迟敬德与隋将寻相一起降唐。不久,寻相叛唐,李世民的部将就把尉迟敬德也抓起来准备杀掉,以免留下后患。李世民却将他释放,更是请他到自己府上,和他推心置腹地长谈,说:“大丈夫意气相投,就竭尽忠心,这些小事不必计较了,我决不会听信谗言,随便怀疑好人的。”说完,还送给他许多金银财帛,尉迟敬德十分感动,从此忠心耿耿,无论李建成用重金收买他,或派刺客行刺他,他都毫不动心,始终追随李世民,成为得力助手,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被封为吴国公。魏征原是李建成的谋士,曾劝说李建成杀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有人揭发了这件事,李世民派人把魏征找来,恨恨地责问说:“你为何在我们兄弟之间挑拨离间”魏征坦率地说:“那时候我是太子的谋士,当然要为他出谋划策,可惜太子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也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旁边的人都以为李世民会处死这个他所痛恨的人,但出乎众人意料,李世民却认为他说话坦率,为人正直,很有胆识,是人人才,非但不加罪,还任他为谏议大夫,专门负责向朝廷提意见。 |
公元629年,李世民下诏要百官议论国事,提出建议。中郎将常何提了20条建议,写得头头是道。李世民知道常何是个没读过书的武将,诧异他怎么写得出这样有水平的奏章。一问,原来是常何的朋友马周写的。马周是一个落魄文人,出身低微,李世民不计较这些,马上派人去请,还连着四次派人去催。马周到后一交谈,李世民发觉他的确是个治国的人才,马上任命他为监察御使,后又升为中书令,主持朝政。 |
公元643年,为了褒彰功臣,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房玄龄等24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史称凌烟阁画像。他还常去观赏,以示对功臣的赞赏和记念。 |
三、感觉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
李世民亲自参加了反隋战争,见到了强大的隋王朝被农民起义所摧毁。所以,他称帝后,就以隋朝的灭亡为戒鉴,小心谨慎地治理国家,力求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起义,他对臣下说:“人君依靠国家,国家依靠百姓,刻薄百姓来奉养人君,就象割身上的肉来食用,肚子固然饱了,但身子也完了;人君固然富了,但国家也就亡了。所以人君的灾祸,不是来于外面,而是由自己造成的,如果人君嗜欲太盛,就须多费财物,就得加重赋税,百姓就会忧苦,国家就会危险,人君也就非败亡不可。我常常想这个道理,所以不敢纵欲。”又说:“我在朝廷上每说一句话,总得思考再三,怕讲错了害民,因此不敢多说话。”他时常教育太子李治。比如在吃饭时,他说你知道了耕种的艰难,就会常常有饭吃,骑马时,他说,你知道了马的劳逸,不去耗尽它的体力,就能经常骑它。泛舟时,他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百姓好比水,人君好比舟。一个人君,按正道办事,百姓就会拥护他,不按正道办事,百姓就会起来推翻他。”依据这种民本思想,李世民宽刑减法,轻徭薄赋,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减轻了一些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
四、对外方面,他采取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不轻易用兵,但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内侵,却给以坚决的回击。 |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东突厥颉利可汗乘火打劫,率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与长安只有一水之隔的便桥,李世民在兵力远不及突厥的情况下,亲率6名亲兵,在渭水便桥与颉利可汗会谈,以进奉财物和称臣的条件使突厥退兵。这使李世民感到莫大耻辱,亲自训练将士,很快训练出一支精锐部队。贞观三年,他派名将李靖率师北征,一举俘虏10万余人,活捉颉利可汗,攻灭了东突厥。从公元639年开始,李世民将唐的势力不断伸向西域,并命大将苏定方率军总攻西突厥,在伊丽水(今新疆伊犁河)西突厥遭到沉重打击后败亡被灭。 |
五、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李世民的胸怀是很博大的。 |
突厥灭亡后,他没有采取把突厥人超出漠北的做法,而是把他们妥善地安置在河套地区,任命突厥的首领作都督,顺应他们的风俗习惯。还大量提突厥贵族到朝中作官。当时朝中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多达100余人,几乎占朝中武官中的一半。李世民对突厥的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强了周边各族对大唐的向心力。东北,西北的许多部族,纷纷要求内属和归附,各族君长一齐尊奉他为天可汗,使唐帝国的声威远播域外。公元641年,李世民又以文成公主出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使汉藏两族人民的关系空前密切。 |
李世民所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把一个民不聊生、边患无穷的中国,建设成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国家,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昌盛的封建国家,史称“贞观之治”。 |
但是,李世民晚年,生活又趋于奢侈,他大兴土木,加重赋役,连年对外用兵,曾三次亲征高丽都归于失败,向东发展势力的愿望没能实现。公元649年3月,李世民得了痢疾,医治无效,命太子到金液门代理国事。5月病危,召太子,妃嫔进卧室,又召长孙无忌,褚遂良入内接受顾命,并命令褚遂良起草了遗诏。不久,一代英主李世民病死于长安宫中的含风殿。 |
|
唐高宗李治(公元628~68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太宗病死后继位。在位34年,病死,终年56岁,葬于乾陵(今陕西省乾县50里的梁山)。
唐高宗李治,曾被封为晋王。公元643年,因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为庶人,太宗改立李治为太子。公元649年5月,唐太宗病死,李治于同年6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微”。史称高宗。高宗在位34年间,改元十四次;分别为永徽、显庆、尤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高宗庸懦无能,继位后不能处理朝政。在位前期由长孙无忌、褚遂良执掌朝政。他们遵守贞观遗规,推行均田制,留意垦殖荒田,继续发展科举制度,百姓物阜安定,人口迅速增加,对外势力进入中亚。
高宗为太子时,入侍太宗。看中了太宗才人武则天。太宗去世后,武则天出家为尼。公元654年,高宗从尼姑庵中接出武则天,大加宠爱。武则天刚强而多计谋,初入宫时,屈体事奉王皇后。不久,武则天生了一个女孩。王皇后由于自己没有子女,常来逗这女孩玩。有一天,皇后刚离开,武则天就将这亲生女儿扼死,又将被子盖好。高宗进来掀开被子,见女儿暴死,大惊,问刚才谁来过。武则天装着大哭着说只有王皇后来过。高宗就决心废黜王皇后,却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许多大臣的极力反对。他日李世勣入见,高宗问他:“朕欲立武昭仪为后,你以为如何?”李世勣说道:“此陛下家事,何必要问外人。”再问许敬宗,许敬宗回答道:“田舍翁多收了十斛麦子,还想换个老婆,何况天子。”于是高宗在公元655年(永微六年)十月废去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
后来高宗患风眩,整天头晕眼花,有时难以睁眼,索性将朝政大事全部交给武则天处理。武则执掌大权后,渐渐不再把庸懦无能的高宗放在眼里,使高宗成为徒有虚名的皇帝。中外称“二圣”,高宗为天皇,武则天为天后。 |
高宗见自己的话没有人听了,十分气恼,就和宰相上官仪密谋废掉武则天,并命上官仪起草诏书。高宗身边的宦官把此事密告了武则天。武则天赶去,正遇见上官仪将诏书送给高宗,便厉声问道:“这是什么”高宗想把诏书藏起,已经来不及了,只好结结巴巴地回答:“我本来没有废皇后的意思,是上官仪教我这样做的。”武则天立即下令处死了上官仪。从此,武则天气势更盛。高宗担心李家天下难保,下令传位给太子李弘(武则天所生的长子),武则天又把李弘毒死,立次子李贤为太子,不久又被武则天废为庶民,高宗都无可奈何。 |
公元683年12月,高宗病危,连忙宣召太子李显入宫监国,命大臣裴炎等辅佐。当天病死于长安宫中。 |
|
武则天,武曌(公元624~705年),唐高宗皇后,后称帝,在位16年,实际执政了近半个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病死,终年82岁,葬于乾陵(高宗陵附近)。武则天,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唐工部尚书武彟之女。14岁时被选入宫,为太宗才人,赐号“武媚”,人称媚娘。
武则天入宫不久,便以她的妩媚多娇,缠绵悱恻,加上自幼养成的刚毅大胆的性格,使太宗大为倾倒。有一次,太宗带妃子们去看一匹性格暴躁名为“狮子聪”的烈马,戏问谁能驾驭此马。妃子们谁也不敢答口。武则天却说:“只要陛下赐臣妾三件东西,就可以驾驭它。”太宗问:“哪三件东西”武则天答道:“铁鞭、铁锤、匕首。先以铁鞭抽它,不服就用铁锤敲头,再不服就以匕首刺它的咽喉。”太宗听后很是惊诧,自此对武则天刮目相看并有所警惕。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继位,是为高宗。按照宫规,武则天被送入感业寺为尼姑。早在太宗病重期间,太子李治就看中了她。永微三年(公元652年),高宗下旨将她接回宫中,封为昭仪。
武则天回宫后,又以种种手段博取了高宗的欢心,成为宠妃。不久,她生了一个女孩。王皇后由于自己没有子女,常来逗这女孩玩。有一天,皇后刚离开,武则天就将这亲生女儿扼死,又将被子盖好。高宗进来掀开被子,见女儿暴死,大惊,问刚才谁来过。武则天装着大哭着说只有王皇后来过。高宗就决心废黜王皇后,却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许多大臣的极力反对。武则天运用权谋,终于使高宗在公元655年(永微六年)十月废去王皇后,改立她为皇后,参预朝政。 |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以后,高宗患风疾,目不能视,朝中大事多由武则天办理。再加上高宗性格懦弱,遇事无主见,上朝理事,往往根据宰相的意见作出决定。于是,武则天索性直接上朝参政,史称二圣临朝。武则天临朝听政后,正式提出了著名的建言十二事,其主要内容是:劝农桑,轻赋敛,息兵戈而以德化天下,增加官俸,量才擢升官吏,广开言路,杜绝谗言,禁免浮华淫巧和大兴土木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大唐自贞观之治以来的既定国策得以继续,使唐王朝仍然保持着繁荣发展的局面。接着,武则天又着手调整宰相人选,罢免了若干资望高深的宰相,另调一些资历较低的下层官僚,委以相职。就这样经过一番努力,武则天基本上控制了政权。 |
高宗病逝后,太子李显继位,即中宗。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她不满中宗重用韦皇后的亲戚,就废黜了中宗,改立自己的四子李旦为帝,即睿宗。规定睿宗不许干预朝政,一切由她作主。 |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废黜睿宗,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改年号为“天授”,自尊号为“圣神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登位时已经67岁,又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年龄最大的帝王。 |
武则天从当上皇后开始,就运用大权严酪镇压政敌,贬褚遂良出京,逼长孙无忌自杀,同时罢免了20多位反对她的大臣。废掉中宗李显之后,徐敬业与其弟徐敬猷、唐之奇、骆宾王、林求仁、魏思温等起后反武。随孥李氏宗室纷纷响应,武则天首先除掉了和徐敬业有联系的宰相裴炎、大将程务挺,接着派兵镇压了徐敬业。仅用50多天就彻底剿灭了叛军。然后对群臣说:“你们中间有比裴炎更倔强难制的老臣吗,有比徐敬业更善于纠集亡命之徒的将门之子吗,有比程务挺更能攻善战,手握重兵的大将吗,他们三人不利于我,我能杀死他们,你们有比他们更厉害的吗。大臣们谁都不敢吭声。 |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防止旧臣反抗,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同时为了培植、扩大自己的势力,大批录用人才,并把此项政略看成治国之本,天子之责。为招罗人才,武则天一方面在洛阳殿亲自考试贡士,以示重视,开创了殿试制度。她又专门设置武举,选拔有武艺的人做官。她还允许各级官吏和百姓自行荐举。另一方面,她以修书为名,广泛召集有才学的文人进宫,为朝廷出谋划策,处理奏章,协助宰相,称为北门学士。她任用人才不拘一格,注意大力提拔新人才,知人善任,所以她当政期间,人才济济,不比贞观时期逊色,从高宗驾崩到中宗复位的21年间,她曾任用宰相70多人,大多为一代名臣良相,其中著名的有李昭德、魏元忠、苏良嗣、狄仁杰、张柬之等等。许多人(如姚崇、宋景)直到他死后仍发挥着重大作用。武则天举才甚至不避仇怨,著名的如仇家之后上官婉儿,广武公等都被委以重任。不过她一旦发现官员不称职,又立即将他们罢免,降职甚至诛杀。 |
武则天很注意控制身边亲近的人,不给他们执掌政事的大权,以防止政治昏暗。她心爱的女儿太平公主很有权谋,武则天对她却管教很严,使她经常自我检点,不敢犯法。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任宰相,公元692年李昭德密奏武则天,提醒她防止这侄子权力过大,以免酿成篡位的危险。武则天便免除了武承嗣宰相的职务。武承嗣在武则天面前诬告李昭德,她不信,斥责说:“我任用了李昭德才能使我安心。他替我分劳,你怎能和他相比。”武则天的内宠薛怀义仗势骄横,许多达官贵人都对他奴颜婢膝,百般奉承。有一天,他走进了只有宰相可以往来的处所(南牙),被宰相苏良嗣见到,苏良嗣喝令左右将他拖下去打了几十个耳光。他跑去向武则天哭诉,武则天反责怪地说:“南牙是宰相出入的地方,你应该走北门才是。” |
武则天打算将皇位传给武承嗣,一次,武则天梦见一个大鹦鹉,两翼皆折,问大臣们梦的含义,宰相狄仁杰回答说:“鹦鹉是指陛下,两翼是指陛下的两个儿子(暗指李显李旦),他们都处于囚禁的地位,就是两翼折断的意思,没有翅膀的鹦鹉不能飞翔,陛下起用二子,鹦鹉就能飞翔了。”经过再考虑,武则天于公元699年立唐高宗的第七子李显为皇太子,武承嗣因此气愤而死。 |
在军事上,武则天继续实行府兵制,将军权牢牢控制在中央。同时,加强边防,抵御外患。公元692年,武则天派西州都督唐休景率军西征,一举收复了被吐蕃侵占了22年之久的安西四镇。并在庭州(今吉木萨尔)设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辖天山南北等地。 |
武则天执掌朝政达半个世纪之久,所采取的奖励农耕,重用人才,管束亲近者等措施,有效地维持了社会的安定,巩固了贞观之治的成果,社会经济继续得到了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基础。不过她提倡佛教,大修庙宇,又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使阶段矛盾有所发展。有的学者认为,武则天称帝期间,把主要精力放在诛杀异已,大兴佛教上,起了延缓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
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卧病在床。宰相张柬之与崔元韦、敬晖、桓彦范、袁恕已等率领文武群臣入内宫杀死了武则天的内宠张易之、张昌宗,拥立唐中宗复位,恢复唐国号和唐朝制度,仍称武则天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11月,武则天病危,中宗前去探望,她嘱咐说:“你要保全武氏家族。”她又流着泪说:“我已经活到82岁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我都做到了,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回忆往事,真象梦中一样。此后,不必称我为帝,仍然称我为太后,叫则天大圣皇后吧。”要求将她的灵枢与高宗合葬于乾陵。又叮咛中宗赦免被她杀害的后妃,褚遂良、韩瑗等人的家属。特别叮嘱太平公主说:“你是我喜爱的女儿,象我一样聪明,但是,你可别为聪明所误。”不久,武则天病死于长安上阳宫中。 |
武则天预料后人将对自己褒贬不一,评价迥异,所以,她生前叮嘱,日后在她的墓碑上不写一字,成为“无字碑”。让她的功过留给后人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