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妃等封号: |
贵妃,皇帝妃嫔封号之一。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始设,地位次于皇后、皇贵妃,自隋至清多沿置。其中唐玄宗初年曾停置,旋恢复。渤海称王之妻为贵妃,则相当于中原各朝皇后。明成化年间,明宪宗 在其上另设皇贵妃,位降一等。清代沿用。但各朝位尊卑不同。历代贵妃中最有名者为唐玄宗的宠妃即杨贵妃。贵妃,古代皇帝妃嫔的称号。开始是南朝宋孝武帝始置的,位比相国,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后代多沿用其名。
|
唐宋二朝时,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封号,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称四夫人,爵位正一品。明朝 时,宫中皇妃的封号有很多,如顺妃、宁妃等,但贵妃仍是最高级的封号。清朝的后宫品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 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贵妃是后宫第三等封号。 |
2、公主等封号: |
帝王、诸侯之女的称号。周称王姬,战国始称公主。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 |
在中国,最早周朝是称周天子的女儿为王姬。公主这名称则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当时各诸侯国的诸侯都称为公,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自己不主持婚礼,而叫同姓的诸侯主婚。“主”就是 “主婚”之意,所以因为是诸侯主婚,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成为 “公主”,也称“郡主”。 |
从西汉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诸侯王的女儿则称为“翁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个等级。同时,因和亲等缘故出嫁的宗女或宫女,往往也加封为公主,如汉朝的永安公主 。 |
从汉代开始,皇帝的姐姐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姐妹为大长公主,加上“大”“长”的字样是表示尊崇。那时公主都有封邑,且由皇帝赐给甲第,就是上等的华丽住宅。还有山庄、园林、允许设府自置官吏。这种官吏叫家令、私府长、家丞、食官等等。历代公主待遇很丰厚,特别汉成帝时,公主和侯王一起侵占了数量极大的田地和奴婢 ,影响了皇权的安定。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 汉哀帝下诏公主占田不得超过三十顷,奴婢不得超过一百人。 |
东汉时的公主一般是“县公主”,如汉光武帝的女儿为舞阳公主、涅阳公主等等, 舞阳和涅阳 都是县名;汉明帝女儿封隆虑公主、武安公主、获嘉公主等等。这些名字都是县名。获嘉地名来自 汉武帝时,刘彻巡视至河东新中,接东越战场喜报,改地名为获嘉。像著名的汉武帝姑姑刘嫖封号 馆陶公主,就在河北,现在还有馆陶县。汉代的王的女儿被称为“任”古书的研究者认为“任”其实是当时女子爵位的称呼。 |
晋朝的公主则是“郡公主”,因为公主封号之前是郡名,如晋武帝的女儿为平阳公主。这样的 “县公主”和“郡公主”也可以简称为“县主”和“郡主”,所以两汉到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
到了隋唐时期,太子和诸王的女儿也封郡、县,但不能称为公主,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 郡王的女儿为县主。唐高宗是专门下诏书规定,皇帝的女儿出嫁教“出降”或“下降”,而诸王之女出嫁只能叫“适”,娶公主称“尚主”,娶诸王之女只能叫 “娶”。 |
北宋徽宗时曾恢复古称。改公主为帝姬。宋徽宗最宠爱的女儿就叫柔福帝姬。 |
明时,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亲王的女儿称为郡主,郡王的女儿称为县主。 |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 “格格”,无定制。例如,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 清太宗 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却也有例外。如慈禧太后收恭亲王的女儿为养女,封为固伦荣寿公主。她也可能是中国的最后一位公主。乾隆帝封惇妃所生之女为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但也有皇后之女未封固伦公主的,如乾隆第九女,为孝仪纯皇后所生,却只封和硕和恪公主。 |
公主的丈夫都称作是驸马。驸马原是官名。叫驸马都尉,是汉武帝时初设的。原为近侍官的一种。三国时玄学家何晏尚金乡公主,魏文帝让他做驸马都尉,从此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授驸马都尉的官职,简称驸马。于是,就成了虚衔,变为一种专用称号了。公主的丈夫还有个别称“粉侯”,这个名称起源于三国时候的名士何晏,何晏尚魏国的金乡公主,赐爵为列侯,因为何晏面如傅粉,所以人们称他为粉侯,后来成了驸马的别称,并由此引申出去称驸马的父亲为“粉父”,驸马兄弟为“粉昆”。 |
皇帝之女称公主,姊妹称长公主,姑母称大长公主,但有时 嫡出 长公主会被晋一级加封,比如唐高宗就将同胞姐姐东阳公主加封为大长公主而不是长公主。 |
公主的封号有三种,彼此等级相同: |
以国名:如宁国公主,霍国公主。 |
以郡名:称XX郡公主,如新城公主、长乐公主。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的郡公主简称为公主,而不是“郡主”。 |
以美名:以各种褒义词命名,比如安乐公主、太平公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