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历史广场 灯下杂谈 关于本站 激情留言        
相关文章
大理国帝王简介
元朝帝王简介(1)
元朝帝王简介(2)
明朝皇帝简介(1)
明朝皇帝简介(2)
明朝皇帝简介(3)
明朝皇帝简介(4)
南明帝王简介
清朝皇帝简介(1)
清朝皇帝简介(2)
清朝皇帝简介(3)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广场 >> 元明清 >> 正文
 
元朝帝王简介(2)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的创建者。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忽必烈为藩王时,便热心于学习汉文化。
  1251年,长兄蒙哥即大汗位,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受任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人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忽必烈又在这里任诸儒臣兴立屯田,兴复吏治,恢复农业,建立学校,进一步取得北方汉族地主阶级对他的拥护,为元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
  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忽必烈率师抵淮河,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的消息传来,忽必烈仍挥军自阳逻堡渡长江,围鄂州(今湖北武汉),并以军接应从云南北上的兀良合台军。这时,得悉留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擅自征兵图谋汗位,忽必烈立即采纳汉人郝经的献计,与宋约和,轻骑北返燕京。
  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在中央设中书省,以王文统任平章政事,在各地分设10路宣抚司,任汉人儒士为使。同年五月,阿里不哥也在部分留居漠北的诸王拥戴下,称大汗于和林。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在与阿里不哥鏖战的同时,中统三年(1262)春,益都行省李乘机叛乱,被忽必烈迅速镇压。李的叛乱引起忽必烈对汉人的猜忌,于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废除汉人诸侯的世袭制度,削弱这些家族的军权,在地方上实行军民分治等等,一方面以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则可严密对汉人的防范。此外,又在各级政权中引用色目人分掌事权,使与汉人官僚相互牵制。
  中统五年八月,忽必烈又改元为至元。经过从中统元年到至元初年的增改损益,新王朝的各种制度大体上确立下来。
  至元八年(1271),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次年,确定以大都为首都。中央集权政治的重新确立,恢复了正常的统治秩序,对人民的赋役剥削限制在一定的数额之内,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如立司农司、垦荒屯田、兴修水利、限制抑良为奴等。但是,这个政权也保留了大量的蒙古落后旧制。这些制度在元代始终保留下来,严重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元代的社会矛盾愈益激化。同时,忽必烈又积极着手消灭南宋的战争,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十三年,下临安,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王朝,它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全国统一后,忽必烈的保守、嗜利和黩武等消极因素都有了发展。他重用回回人阿合马。阿合马从中统初便主管中央财政,多方搜刮,权势日重。后阿合马独擅朝政。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而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病逝 ,时年80岁。

  元成宗铁木耳。出生:公元1265年,去世:公元1307年(在位13年),公元1294年登基,公元1307年去位。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元武宗(1308年~1311年),孛儿只斤氏,名海山(1280年~1311年),第八位统治中国的元朝皇帝,乃元世祖之曾孙,元成宗 侄,元顺宗之长子。谥号“仁惠宣考皇帝”。
  1307年的一场宫廷斗争中,中华文明面对一场大危险。忽必烈的孙子阿难答倾向于伊斯兰教。他能熟悉《 古兰经 》,并擅长于阿拉伯文,是宁夏的长官(达鲁花赤),在其势力范围内的伊斯兰教热情宣传者。他的父亲元成宗为了使他转而皈依 佛教 ,曾一度囚禁过他。元成宗死时,阿难答企图夺取帝位,但是他的侄儿海山获得了帝位,并处死他。中华文明避免了一场将会是很彻底的改变的危机。
  元武宗在位四年(1307年~1311年),时间,并不长,说来也怪,他的母亲答己皇后曾经请人给他算过命,结果是当皇帝没什么好结果。他即位的时候,就大肆的赏赐群臣和宗族,以至于国库空虚,最后为了满足贵族的贪婪欲望,就烂封爵位。武宗死后,传位给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视为仁宗,仁宗汉化很深,成为了一代仁君。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于公元1285年,去世于公元1320年(在位9年),公元1311年登基,公元1320年去位。
  元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武宗的弟弟。
  元仁宗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
  元仁宗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元仁宗于1311年至1320年在位,於武宗死時嗣位。元仁宗年號是皇慶(元年是1312年)和延祐(元年是1314年)。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朝第九位皇帝。早年从太常少卿李孟学习儒家典籍。
  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十一年,成宗死,回大都奔丧,与右 丞相 哈剌哈孙合谋,拥立统军北边的长兄海山(元武宗)为帝。元武宗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
  至大四年(1311年)即位后,大张旗鼓地进行改革,取消尚书省,停用至大银钞,减裁冗员,整顿朝政。
  延元年(1314年),开科举取士。曾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进行田产登记,史称“延经理”。出兵西北,击败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后毁约将武宗子和世徙居云南,立己子硕德八剌(元英宗)为皇太子。    
  他在位时期,推行忽必烈的“汉法”政策,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使民族矛盾有所缓和,是元朝历代皇帝中的一位比较有为之君。元仁宗死後諡號聖文欽孝皇帝,在位9年。廟號仁宗。又尊稱普顏篤可汗(汗号)。

  元英宗硕德八剌。出生:公元1303年--去世:公元1323年(在位3年),公元1320年登基,公元1323年去位。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颇为振作。执法严明。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时年21岁。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出生:公元1276年-- 去世:公元1328年(在位5年),公元1323年登基,公元 1328年去位。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1323年被拥为帝。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元天顺帝阿剌吉八。出生:公元1320年--死亡:不详(在位0年),公元1328年登基,公元1328年去位。天顺帝,名阿刺吉八,泰定帝的儿子。在位1月,战败逃亡,不知所终。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1332),讳名图卜特穆尔,中国元代第十二代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后复位,在位时间为1329年~1332年,在位时间共计4年。
  元文宗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武宗海山次子,明宗之弟。致和元年(1328)七月,泰定帝死,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谋立武宗子为帝,遣使至江陵迎接入都。八月,梁王王禅、丞相倒剌沙等拥立泰定帝子阿速吉八于上都,发兵攻大都。九月,图帖睦尔接帝位于大都,改元天历,在燕铁木儿及其所属钦察军团和一部分武宗旧部的支持下,击败王禅、倒剌沙等,取上都;接着又调兵平定了四川云南的反对集团。
  天历二年(1329),武宗长子和世瓎在和林北即帝位,是为明宗。当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在今河北张北县北)时,名义上已逊位的图帖睦尔与燕铁木儿前往迎接,伺机毒死明宗。于是图帖睦尔复于八月即位于上都。
  次年,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他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颇有意于兴文治。但元文宗崇尚佛教,走向极端,一是帝师规格太高,二是某些徒属依权恃势,为非作歹,三是滥做佛事,耗资巨大,四是干预朝政,五是创立广教总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全国共设置16所,“秩正三品”。僧尼可免一切差徭,而其它宗教则奉行祖制。当时色目人在朝廷上的政治势力被削弱,而钦察官僚集团则权势大增。燕铁木儿擅权恣纵,政事一决于他,故吏治继续败坏,财政愈趋竭蹶,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一直很尖锐。   
  元文宗死于1332年9月,终年29岁,庙号文宗,谥号圣明元孝皇帝,尊号(汗号)札牙笃汗。

  元明宗和世瓎。出生:公元1300年,去世:公元1329年(在位0年),公元1329年登基,公元 1329年去位。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在位八个月被毒死。时年30岁。

  元文宗图帖木尔。出生:公元1304年,去世:公元1332年(在位3年),公元1329年登基,公元1332年去位。文宗,名图帖木尔,武宗次子。根据丞相的策略,“先让后取”,让位于明宗,后鸩之,再次即位,死于1332年,时年29岁。

  元宁宗孛儿只斤懿磷质班(公元1326~1332年),元明宗和世?次子,文宗图帖睦尔侄;母乃蛮真氏,名八不沙。文宗于公元1332年8月病死后,群臣遵照遗嘱,于同年10月庚子日奉他即位于大明殿,时年7岁,在位仅2个月。
  公元1330年懿磷质班被封为鄜王,文宗十分喜爱他,于是留京师。公元1332年(至顺三年)8月文宗病危之际,深悔当年毒死明宗和世梀之事,就对皇后、皇子及丞相燕铁木儿说:“燕帖(铁)古思虽然是我儿子,然今日之大位,乃明宗之大位也。你辈如爱我(朕),立明宗之子,使绍兹大位,则朕(我)见明宗于地下亦可有辞以对。”燕铁木儿因参与其喋血计划谋害明宗和世球而心中恐惧,担心明宗之子立后将对他治罪,因此就将遗诏秘而不发,暂请皇后卜答失里主政。同时,他把持朝政,欲立文宗之子古剌答纳(即燕铁古思)为帝。前此,文宗为表示对燕铁木儿的宠幸,让自己儿子古刺答纳到燕铁木儿家居住,并改名为燕铁古思;同时文宗又诏养燕铁木儿之子答剌海为子,以示亲热和关系的密切。
  文宗死后,燕铁木儿为了继续专权,就请求皇后卜答失里立她子燕铁古思为帝,卜答失里为了执行文宗的遗诏,予以拒绝。由于当时元明宗的长子妥憎帖睦尔远在广西静江,而次子懿磷质班又深得文宗宠爱,曾受封为鄜王,加上午少,故燕铁木儿不得已也从之立他,并于公元1332年10月,卜答失里就奉文宗遗诏拥立7岁的懿磷质班为帝,是谓宁宗,由太师燕铁木儿和太傅伯颜执政,卜答失里成了元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懿磷质班即位后就娶了一位皇后,叫弘吉刺也忒迷失,也只有7岁,一对幼小皇帝皇后终日在宫中玩耍,这在元朝历史上是件趣闻。公元1332年底,在位仅43天的懿磷质班患病而死于大都宫中,死时年仅7岁,葬于起辇谷。公元1337年迫谥为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

  元顺帝(1320年~1370年),又称元惠帝(死后元朝庙号为惠宗,明朝谥号为顺帝),讳名托欢特穆尔,于1320年出生,1370年去世于应昌,元明宗和世瓎长子,名名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汗号是乌哈噶图,在位时间是从1333年6月至1368年在位三十五年。明太祖认为他顺天应人,给他上一个“顺帝”的谥号,但蒙古人不接受。另外,北元传了五代才亡国。
  至顺元年(1330年)他的母亲被杀,他被驱逐,首先被驱逐到高丽,后来到静江(广西桂林)。至顺三年(1332年)十一月,元宁宗逝世,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妥欢贴睦尔为皇帝,受到左丞相钦察人燕铁木儿反对,因此一直到至顺四年(1333)六月,妥欢贴睦尔即位于上都。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的叛乱一直到元统三年(1335年)才得以平定。即位后任命有拥戴之功的伯颜为中书右丞相。伯颜把持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元顺帝放在眼里,独秉国政,专权自恣,排斥儒生,废除科举制。为了加强统治,他下令严禁汉人、南人私造私藏兵器、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和喂养马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后至元六年(1340),元顺帝支持脱脱 逐走伯颜,起用脱脱为中书右丞相,复科举取士,开马禁,减盐额,由脱脱(后改由阿鲁图)主持修三史,颁《至正条格》,史称脱脱更化
  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泛滥,国库空虚。他被迫于十年改变钞法,十一年(1351年)用贾鲁修治黄河。钞法变更,导致物价上涨;修河时紧工迫,官吏乘机对百姓敲诈勒索,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终于爆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红巾军起义)。虽然1362年元军获得很大战果,但由于起义军的势力已经很大,朝廷内部又发生皇帝和皇太子(即后来即位的元昭宗)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因此元顺帝无法有效地控制政局,而在外的各行省的将领有时也各行其是,不听中央统一指挥。这一切给朱元璋提供了巩固其地位的机会。
  二十三年后,朱元璋势力壮大,渐次统一南方,元王朝已无力对抗。顺帝听信谗言,贬脱脱,于是国家大权尽归哈麻、雪雪兄弟。十六年,哈麻、雪雪谋废顺帝,事败被杀。其后,宫廷内分为两派,一派拥护皇帝,一派支持太子。两派矛盾尖锐化,顺帝的号令已失去作用。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南方,责令北伐,徐达率领的军队逼近大都,元顺帝夜半开大都的建德门北奔,首先逃往上都,后逃往应昌。他在那里两次组织兵力试图收复大都,但都被明朝军队击败,于洪武二年(1370年)因痢疾在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胜旗达里诺尔西南)去世。
  顺帝前期为权臣伯颜所控制,对伯颜的倒行逆施不发一言。但是伯颜死后,顺帝并未改弦易张。怠于政事,荒于游宴,学“行房中运气之术”,有匠材,能制金人玉女自动报时器。又造宫漏,“其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罕有”。如果说崇祯是太“有为”而导致亡国的话,顺帝就是太“无为”了。而且他的这种“无为”简直就是麻木不仁。以至于当明军刚刚攻克通州就吓得逃出北京,回蒙古去了。如此一个草包居然君临天下30多年,蒙古帝国之元朝的根基就在这种“无为”中被消磨的一干二净。元顺帝的这种消极态度,可能和他喇嘛教信仰有关。

  北元帝王顺序:爱猷识理达腊→脱克思贴木儿→恩克卓里克图→额勒伯克→坤贴木儿→鬼力赤→本雅失里→脱脱不花→阿噶巴尔济→也先
 
QQ:447491958 Emal:447491958@qq.com